老舍的地位和贡献,老舍入围诺奖传闻破灭(1)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候选名单终于解禁公布,并无老舍的名字,老舍入围诺奖传闻不攻自破

老舍先生曾“距诺贝尔文学奖仅一步之遥”的传闻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由于老舍先生于1966年投湖,而诺贝尔文学奖的惯例是不颁给已故之人,因此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终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可日前有报道称,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候选名单终于解禁公布,并无老舍的名字,老舍入围诺奖传闻不攻自破。(1月9日《北京青年报》)

“老舍入围诺奖”传闻由来已久,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时,都有人将“老舍入围诺奖”的传闻搬出来,替老舍和中国作家惋惜一番,亦有愤愤不平的意思,认为诺奖对中国作家存有偏见。可从近日公开的解密名单来看,老舍并未入围诺奖,传闻由此彻底破灭,只是国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有一种很深的情结,认为诺奖代表最高级别的奖项,获奖是对作者水平的认可,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于是每年都在密切关注获奖名单,翘首企盼有中国作家获奖,可失望总是一再落空。与此同时,一直流传着多位中国作家入围诺奖的传言,比如鲁迅拒绝诺奖提名、林语堂落选诺奖、老舍入围诺奖、沈从文过世错失诺奖等,一度都言之凿凿,甚至有媒体公开报道过,信者无数。

其中,以“老舍入围诺奖”传闻影响最大,不仅有日本人藤井荣三郎的说法,还有老舍儿子舒乙的亲口叙述佐证,声称已故作家萧乾曾偕夫人文洁若到瑞典证实过,老舍在评选中确实得票排第一。可这些传闻都是口头上的,又是层层间接转述,缺乏真凭实据,有道听途说之嫌。由于诺奖规定与评选相关的信息、档案,都须保密50年,提名者也不能泄密,所以到了今年才真相大白。

在莫言获诺奖之后,这种情结才算消除,国人对诺奖不像之前那么痴迷,有种我们也拿到了、不再稀罕的感觉。其实,诺贝尔文学奖只是文学领域的一个奖项罢了,确实有很高的评奖价值,但并非唯一的权威性奖项,世界上还有很多权威文学奖项,完全没必要将诺奖视为金科玉律,以为只有获得诺奖才是最好的作家、作品。事实上,在诺奖的历史上,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有很多世界著名作家都与之失之交臂,比如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卡夫卡、乔治奥威尔等。

而且,诺奖在国内的走红,跟出版商的炒作也有很大关系,一般获奖作者的作品,都会在销量上获得很大提升。因此,许多出版商、作者就刻意包装,利用诺奖50年保密规则,采取“蹭热点”的借势营销,以所谓获得诺奖提名、入围等宣传噱头,获得公众关注,打开市场销路,获得超额的利益。

可见,在“老舍入围诺奖”传闻破灭之后,国人对诺奖也该有清醒认知了,别再盲目崇信和追逐诺奖,应彻底去魅,理性看待诺奖的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不再被出版商和作者忽悠了。

文/江德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