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的用法难点在于:句末标点在后引号外还是在后引号内?作为家长的你,你会给做完整、准确的讲解吗?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了

一、知识讲解

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1、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2、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1、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的“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例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3、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例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这句中的“说话”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索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谈。)

4、表示特定的称谓

例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5、表示讽刺、否定

例1、对于这种投机取巧的“聪明”,我们都不赞成。

例2、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6、表示引用专有名词

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成语、熟语、谚语等

例1、“五一”放假,你有什么安排?

例2、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常语”。

7、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

例1、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下面这两点最易混淆,不易区别,请大家结合例句仔细体会

8、直接应用,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并且引号前有冒号、句末点号在引号里面。

例1、他看着脸上泪涔涔的,便说:“你哭了?”

9、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要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

例2、黑格尔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例3、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10、表示强调突出

例1、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1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的,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1、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12、如果引文连着好几段,那么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尾采用一个后引号。

二、看了讲解,试试呗

1、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她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2、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3、《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4、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5、“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

6、有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

7、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8、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如何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中的引号(标点符号之五引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