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1)

蜀汉兴衰

东汉末年到三国,英雄辈出。他们的起点各不相同。

曹操的发迹多少和他的出身有关,凭借祖父宦官曹腾的政治资源,能够顺利进入官场,结交诸侯,构造实力。曹操有“势”,得天时。

孙权的起点更高,上手就雄踞江东,从父兄手里接过东吴,国险而民附。孙权有地盘,得地利。

刘备就显得十分寒酸了。虽说他似乎有一个显赫的出身,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只是顶了个贵族头衔,家道早已落魄。当今皇帝本人都不受权臣待见,何况你这个前朝皇帝的亲戚,根本没戏。刘备跟前面两位比起来,实在是拿不出手。

刘备有什么?刘备说,我有朋友。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2)

张一刀儿和关一掏儿

先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罢。不见正史,但未必没有真实信息。

在涿郡,就是今河北保定涿州,有一个屠户,叫张飞,字翼德,以杀猪卖肉为业,家境富裕殷实。这个人有一身武艺,性情暴躁,难免欺行霸市,你买他的肉,他一刀下去,砍多少是多少,你少废话,就这么霸气,人称“张一刀儿”。

有一个山西的大汉,叫关羽,字长生(后来刘备给他的字改为“云长”)。关羽因杀了人,背井离乡,靠贩卖枣子为生,辗转来到涿州。

有一天,张飞杀了一口肥猪,分成两扇。他推走一扇去卖,另一扇吊在家门口的井中,因为井里凉快,免得肉臭了。张飞担心有人顺手牵羊把肉偷了,就在井口上盖了块千斤大石。他觉得只有自己才能搬得动这块大石,于是就在大石上写道:“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还在井中放了一把屠刀,就离开了。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3)

关羽来了,推着一车绿豆。看到井口石板上的字,关羽也不客气,揭开大石,割走了一刀好肉。张飞的老婆一看这主儿,红脸大汉,人高马大,不敢惹,问姓名。关羽把姓名一报,告诉她,想要钱可到集市上找我,大摇大摆地走了。

张飞回来一问,急了。张一刀儿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势如奔马,黑横猛狠,哪吃过这种亏,于是飞奔到集市去找关羽讨钱。

关羽说:“你叫张一刀儿,我是关一掏儿。你要钱是吧?那我掏多少是多少。”于是抓了把绿豆给张飞。

能用手解决,就不用嘴。他俩打起来了。这时,有一个卖草鞋的大汉冲了上来,把二人拉开——他就是刘备。

不打不相识,英雄重英雄。三人结拜成兄弟。

哥仨原是“织席贩履之辈,屠猪卖酒之徒”。有人说,这个故事是民间故事,道听途说,街谈巷语,都是扯淡。我也没说确有其事。不过,我们发现,刘备的起点很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三国志•先主传》原文:“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4)

创业艰难,寄人篱下

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起兵,组织了一支义勇军。关羽、张飞前来投奔,三兄弟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们在镇压黄巾的过程中立了军功,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后来朝廷出尔反尔,要精选淘汰一批因军功而授官的人,督邮想以此为借口遣散刘备。结果兄弟三人鞭打督邮,弃官而逃,辗转投奔了河北军阀公孙瓒。

后来,黄巾军攻打北海。北海孔融被困,派太史慈突出重围,向刘备求救。刘备非常吃惊,也树立了自信,他对太史慈说:“没想到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个人叫刘备。”于是驰援北海解了孔融之围。这段史实再次说明刘备人微言轻,势单力孤,创业之初,举步维艰。

就这样,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在此不一一赘言。

在45岁之前,刘备始终寄人篱下,壮志难酬,被动挨打,东奔西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直到他得到了诸葛亮。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5)

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207年冬到208年春,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欲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亮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答应跟随刘备鞍前马后。

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制定策略。

首先,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诸葛亮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政治优势;“拥百万之众”,占据军事优势。得出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地位巩固,得天时;“国险”,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可守,得地利;“民附,贤能为之用”,是政治优势,得人和。得出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见,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指曹操)或向东(指孙权)发展的可能性。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6)

接着,诸葛亮指出荆州、益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告诉刘备应当夺取荆、益二州,作为自己建立霸业的根基。

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同时,也指出荆州虽然地理交通便利,但四面受敌,易攻而难守,可争,但作为根据地不太保险。

那么,目光应该向西南而望——益州。

诸葛亮分析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险塞”是地理优势,易守难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是经济优势。又论述了占据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说明益州的政治形势不稳定,对我们来说有可乘之机。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7)

诸葛亮还为刘备提出了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和策略,激动得不得了。但是又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达到。诸葛亮指出了刘备自身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诸葛亮还为刘备描绘了美好的愿景:一旦天下发生了有利于我们的变化,“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意思是说,将来一方面派一员大将从荆州出兵,挥师北上,挺进中原。同时,刘备亲自率领益州大军越过秦岭,剑指中原,与荆州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很明显,最终的目的指向曹魏。因为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目的是“兴复汉室”。

最终诸葛亮给刘备描绘的政治蓝图就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刘备一下子信心满血复活,心潮澎湃,真想马上提个棒子冲出去大干一场。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8)

从此,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连关羽、张飞都吃醋了。刘备对关、张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策划下,谋取了荆州。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川,开始了谋取益州的计划。建安十九年,刘备劝降刘璋,领益州牧。隆中对策,正在一步步地实现。

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佐,真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

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即汉昭烈帝,年号为章武,建立了蜀汉政权。

没想到,荆州出了问题。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9)

东吴就爱放火

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孙刘联盟破裂了。

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杀了关羽。孙、刘两家结了仇。

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坚持倾全国之兵伐吴,为关羽报仇。

孙权求和不成,一面向曹操称臣,一面以东吴大都督,二十几岁的年轻将领陆逊为将,迎战刘备。

于是,爆发了东汉至三国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夷陵之战。

陆逊采取的是诱敌深入的策略,步步后退,扼住要地,坚守不战。这一拖就是半年,当时吴国内部有人怀疑陆逊年轻怯懦,不敢与刘备为敌,有很多人在孙权面前弹劾陆逊。但孙权用人不疑,坚持任用陆逊,信任陆逊。

蜀军已经深入吴境七百里,合现在的二三百公里。陆逊成功地破坏了刘备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的优势。

刘备七百里连营,兵力分散,而当时正值暑热,陆逊突然发动反攻,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遇火即燃,火势迅速在各营蔓延,蜀军大乱,被陆逊连破四十余营,刘备几乎全军覆没。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10)

刘备翻山越岭,终于逃到了白帝城,一病不起。此时,关羽、张飞都已经离他而去,阴阳两隔了,他预感到自己也命不久矣,急召诸葛亮到白帝城,他要托孤。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真是个英雄,他临死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儿子刘禅,而是在分析曹丕。他认为诸葛亮比曹丕有本事,“终定大事”是希望诸葛亮北伐曹魏,实现老哥俩当年在隆中制定的“兴复汉室”的人生理想。只不过,刘备要先走一步了。

对于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刘备则是让诸葛亮自己看着办,你可以取而代之——刘备真是个英雄。

次年四月,汉昭烈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的永安宫,享年63岁。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11)

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刘备临死前,对蜀汉的前途充满了忧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估计刘备在心里不知骂了多少回:“我咋生了这么个不成器的东西!废物点心。”

为了完成先主刘备的嘱托,诸葛亮鞠躬尽瘁,竭尽心力辅佐刘禅。刘禅昏庸无能,蜀汉的内忧外患都落在丞相诸葛亮的肩上,令诸葛亮积劳成疾。

为了完成先主刘备未竟的事业,“兴复汉室”,诸葛亮两度北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234年,诸葛亮死在行军途中,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大军伐蜀,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三国时期最先灭亡的就是蜀汉。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12)

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故意为他表演蜀地的歌舞,那些亡了国的蜀国官员无不垂泪,思念故国,只有刘禅看得高兴极了,嬉笑自若,毫无亡国之恨。

司马昭对身边的贾充说:“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贾充说:“要不是这样的话,殿下怎么能吞并他呢?”

还有一次,司马昭问刘禅:“你有一些想念蜀国吗?”

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想念蜀国。”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13)

郤正听说了这件事,感到十分羞愧。求见刘禅,告诉他,以后司马昭再问你,你应当哭着回答,你跟司马昭说:“我祖先的坟墓远在蜀地,我只要向西面蜀地的方向看就悲伤不已,没有一天不想回到蜀地。”然后,郤正还教他怎样表演做一个人,你跟司马昭说完后,假装把眼睛闭上,装出一副要哭的样子,来表明你还有点儿心,不至于太给你爹丢人。

巧了,过了几天,司马昭真的又问刘禅:“你有一点儿想念蜀国吗?”

刘禅按照郤正教他的表演了一遍。

司马昭说:“我怎么觉得,这像是郤正的话呢?”

刘禅居然非常吃惊,好奇地盯着司马昭说:“你怎么知道的?这真的是郤正让我说的。”

这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连旁边的人都笑了。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14)

我听有人说,这是刘禅的大智慧——这是人话吗?

一个人连尊严都不要,这也叫大智慧?

如果仅仅是为了活命,像狗一样地活着,苟且地活着,连脸都不要了,还不如去死,有尊严地去死。

一个人为了活命,什么都做得出来,不用说尊严了,那还有道德底线吗?

如果说刘禅为了保命跟司马昭卖萌是智慧,那么,天底下最愚蠢的人就应该是圣人孟子了,因为他说“舍生取义”。

在我看来,刘禅就是个混蛋——英雄刘备的脸都让他丢光了。

三国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故事典故(三国故事老子英雄昭烈)(15)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历史##阅读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