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只要是有人家里生了宝宝,在生完宝宝(女孩9天,男孩12天)后,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礼物到主人家去庆贺,以前叫做“送奶糖”,现在称之为“送朱米”或者“吃喜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农民送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农民送米(老一辈的送朱米)

农民送米

在我老家,只要是有人家里生了宝宝,在生完宝宝(女孩9天,男孩12天)后,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礼物到主人家去庆贺,以前叫做“送奶糖”,现在称之为“送朱米”或者“吃喜面”。

儿时的记忆里,娘家人送奶糖最讲究,一般都是准备好六个槐条编的大杬子,杬子里分别放满大米、面粉、鸡蛋(鸡蛋一般都是99个)、黄豆、花生、小麦等,有的还会在大米、鸡蛋等上面放上两袋红糖。放好东西以后,再把给宝宝买的布料、毛毯盖在杬子上,再用红绳扎起来。如果离得近,就用平板车拉着,如果离得远,就用拖拉机拉着去女儿家。

等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到了女儿家以后,婆婆会出门迎接,然后下厨煮上一锅红糖荷包蛋,再盛入碗中招待娘家人。趁着娘家人看宝宝的功夫,婆家人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招待亲戚。等吃完饭再聊会天,娘家人就该回家了。回家前,婆家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煮熟的红鸡蛋(那时候的红鸡蛋一般都是用洋红染的)放入娘家人的杬子里,一般都是一个杬子里放上十九个红鸡蛋,也有放二十九个的。但不管是送鸡蛋还是回鸡蛋,鸡蛋数量必须以九结尾,寓意“越过越有”。

而左邻右舍都是挑着婆家人不忙的时候,在晚上由女主人挎上一篮子鸡蛋(一般都是四十九个),再放上两袋红糖去看望宝宝,而主家回礼一般都是在篮子里放上九个红鸡蛋,也有回礼十九个的。

如今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节奏越来越快,家里再生宝宝的时候,亲朋好友都是给钱,主家也不会再煮上一锅红糖荷包蛋和做上一桌丰盛的菜肴来招待客人了,都是去饭店摆宴席,而回礼的东西也逐渐由红鸡蛋变为手提礼盒,礼盒里有红色包装的挂面两袋,贴着红双喜的鸡蛋十九个,甚至有的连鸡蛋都没有了,放的都是蛋黄派等糕点。所有的事情都是靠钱解决,看宝宝给钱,招待客人去饭店,回的礼花钱买,虽然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少了那些亲手用心准备礼物的过程,总觉得欠缺点了意义。

日子好了,有些传统也逐渐的遗弃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在逐渐的消失。殊不知我们遗弃的不是传统,而是一种非物质文化、一方从古至今的血脉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