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小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必然是家喻户晓的,它也受到各界名人对它极高的评价,前不久它还被英媒评为“史上十佳亚洲小说”之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荣誉就不一一细说了然而,这样一部广受人们推崇的巨作,也免不了少数人对它刻薄的批判和抨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红楼梦》这部小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必然是家喻户晓的,它也受到各界名人对它极高的评价,前不久它还被英媒评为“史上十佳亚洲小说”之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荣誉就不一一细说了。然而,这样一部广受人们推崇的巨作,也免不了少数人对它刻薄的批判和抨击。

  在这些负面评论中,最多的还是指责小说里的主人公贾宝玉是个懒惰的寄生虫,整天不务正业,吃吃饭,喝喝酒,撒撒娇,写一些不入流的诗歌,和一堆唧唧歪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混在一起,没事就踹一脚丫鬟,俨然一副古代公子哥的样子,最后把钱花完了,自食其果,树倒弥孙散,一点也没有给读者带来正能量。

看到这种评论,我暂且不表示任何对它的看法。先说说我对贾宝玉的看法。

  贾宝玉的确比较不思上进,但他的不思上进并不是像当时其他公子哥糜烂荒诞的那种不思上进。在当时社会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做官发财的,贾宝玉出淤泥而不染,在这种与名利处处相关、罪恶腐败的贵族家庭却对功名利禄不闻不问,甚至带有厌恶和鄙视的情感,是很难能可贵的。他不是不喜欢读书,他就是不喜欢看他父亲要求看的那些满是道德伦理却实际有点天方夜谭的书,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更不喜欢写已经被框死的千篇一律的诗,对于比如像《西厢记》那样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的书他却钟爱有佳。如果他真的很懒惰,不思上进,他也不会写出那么多被众人称赞的诗,他对父亲显现出的叛逆恰恰体现了他不追求名利的人生观。所以评价他不务正业可以,但他绝不是像一般公子哥那样低俗地整天抽喝嫖赌的,他反而是因为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才变得不务正业的。

  做出那些评论的人显然是还没读懂贾宝玉,自以为自己刻苦努力,看不起一些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官二代,而不知自己已经用世俗的眼光来鉴别一个超凡脱俗的人,这样必然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而且如果他也生在贾宝玉那样的家庭,他敢保证自己不会有公子病吗?宝玉已经是少有的能做到男女平等、不怎么欺负丫鬟的古代男子了,做出那样评论的人因为没有体验过宝玉所处的位置,所以会觉得宝玉是个风流公子。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人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还是可以产生很多差异的。更何况曹雪芹描绘的是一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如果宝玉真的非常完美那反而使《红楼梦》变得虚假无味,违背了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正是要突出贾宝玉的高贵身份才能更鲜明地体现他不追求功名利禄的难能可贵。

  但是,以上也只是写那个评论的人的个人观点和我的个人观点。孰对孰错谁也不能下定论。如果让我一个人看完《红楼梦》,在没有任何外界的提示下,我也不一定会这么想,我说不定与在博客发表评论的人想的一样。而现在我对曹雪芹持非常佩服与敬仰的态度,绝大部分应该来源于老师和百度的影响。人都有着从众的心理,大家都说《红楼梦》好,我又为何要另类的说它不好呢?况且如果连毛主席这样的伟大的开国领袖(好歹师范毕业的)都说它好,那我评价它其实像垃圾是不是反而显得我没文化,看不懂比我高好几个层次的人写的东西?也许编写百度百科上《红楼梦》这个词条的人本来也是看不懂《红楼梦》的,因为这么多伟人都说写得好,他们也开始用放大镜找它写的好的地方,夸大了优点。就像古时候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发表了许多理论,当时的人们因为信赖权威,全都盲目相信了他们所说的一切,甚至烧死了勇敢站出来反驳的人,直到后来有人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实验现象证明了之前的假设,人们才恍然大悟。

 人们对《红楼梦》的评价繁多,这不奇怪,一千个人看这本书就有一千本《红楼梦》,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每个主观世界也是不同的,毕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并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长相、外貌等,同时也反映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为人处事的态度与方式,这些都是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的。如果和一个斤斤计较,把别人想的很坏的人待久了,那你的内心必然多少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在处事时会时刻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对事物做出评价时,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和你性格不同的人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所以说人的评价是不客观的,一定会受到自己性格、境界、地位等多方面的影响。让莫言和街头乞丐同时预测中国未来经济,结果会一样吗?他们见过的世面不同,境界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判断角度不同,乞丐甚至会问你,经济是啥?能当饭吃吗?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三观限制住了。

  再说回《红楼梦》,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你有你的理,他也有他的说法。那么,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主题明确?人物鲜明?没有废话?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这些是什么?是人为定义的普遍的好文章的特征。但是,有许多与之特点相反的文章也被称为好作品,比如没有直接点明中心的可以叫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让他们自己领悟;看似废话多的叫其实每句都不是废话,都侧面突出了主题,手法高妙;修辞手法少的叫朴实无华,用纯朴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一个特点可以有很多种说法,可以叫不会点明中心,可以叫让读者各抒己见。因此如果有人说《红楼梦》写的不就是几个花花公子吃肉喝酒,败了家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反驳说这样正好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贵族子弟的腐败,是一部非常具有批判性的作品。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看问题的角度限制住了。

  另外,就算大家都从一个角度来看,那每个人的评判标准肯定也会有不同。就像在当今社会,所有人都会觉得善于助人、舍己为人的人是好的,那我们怎么知道,在另一个星球,会不会有一群生物把我们所谓的自私自利当做是值得赞扬的行为?你觉得不可能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把无私当做美德,自从人类有文明以来就一直宣扬不顾个人得失的人是学习楷模,那是我们的价值观如此,谁也说不准另外一个星球的生物会不会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怕牺牲别人的人当做值得大家敬佩的人,可能听我这么说完你还是觉得不可能,因为这个想法已经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它是地球人坚信的不变的标准。试想,假如给你一本书,你会从左往右翻,还是从右往左翻?大陆人必然是从左往右翻,谁规定的?不知道。但是很多香港的书就是从右往左翻的。有一些人为规定的规则已经在我们脑子里和自然规律有着一样的性质了,我们会觉得与其相反的就是不可能的。再比如现在大家都觉得瘦子好看,有着纤细的腰,雪白的大长腿,穿什么都漂亮,但是唐朝的时候不就以胖为美吗?想象一个浑身是肉,走路都有可能不太灵活的人站在你面前,别说是美了,你可能看了都想吐。你敢相信现在非洲有一个地方甚至有所“肥胖学校”,那儿的学生唯一的任务就是吃吗?他们就是认为肥胖才是一个女人美的象征,甚至当大城市的人想方设法的去告诉他们瘦才美时,他们依旧坚信自己的观点。所以说在不同的时代下,不同的背景下,人们的评判标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在相同的时代下,相同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就像觉得《红楼梦》是垃圾的人,看我们这么崇拜曹雪芹,如同我们觉得另一个星球可能会有人以自私为学习目标,一样不可思议。你不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是因为你被你的衡量标准限制住了。

  有太多前人定的规则限制住了我们,让我们不敢想,不敢做。许多观念一旦被种入我们内心,就很难再用与之相反的观念代替,甚至这些观念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人太容易被左右了,一旦在思想上被左右了就会变的很固执。在很多事面前,人是很难去说服别人的,只有少数的说服力极强的人才有能力灌输给别人新的“三观”。但是,我们又为什么要让别人一定要同意自己的观点呢?有人批评《红楼梦》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应该是件好事,至少还有人敢反驳大多数人,每个地球人想的都一样才是件可怕的事,至少这样才会当人们都误入歧途的时候,有一些勇敢的人站出来反抗。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理和绝对正确的理论的,就算是大家经常套用的规律也涵盖不了千千万万个特例。人为规定的真理只是大多数人相信的事实,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特立独行地从与众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来看问题从而反驳大多数人,他们说的并不错,是我们无法理解罢了,人的思维局限性使我们变得愚昧。

  你被限制住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