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的迷惑行为真是越来越多,就拿量子波动读书法来说,这个号称只在几秒内快速翻书页就能记住知识的“先进读书方法”,就让主页君看得目瞪狗呆。
然而这还不算完,这两天更有一套说辞,直接把主页君给看蒙了——“英文是剽窃中文的产物”???
不得不说,这个英文剽窃中文的离谱理论,真的是让英语专业出身的我再也看不下去了......
“英文是剽窃中文的产物”
我???
就在昨天晚上,@中国经济网和@梨视频两大频道,发布了同一支带着“英文是剽窃中文的产品”话题tag的视频,迅速引发了一波网友的阅读。
在微博应接不暇的推送里,这则视频就像一只花枝招展的鸡,引起了主页君的注意。
怀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和不了解情况就不能随便嘲笑他人的心态,读英语语言文学出身的我,打开了这个时长只有3分59秒的视频,目不转睛地从头看到了尾。
看完之后,抱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瞎也不能我一个人瞎”的信仰,主页君决定,把这个视频的全部内容,复述给大家听。
视频一打开,是《破译英文密码》这本书的作者兼“爱我中文网”的总裁元定,介绍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和理论——英文是剽窃中文的产物。
元定非常自信地说,虽然曾经有学者提出过一些类似或者相似的言论,但是《破译英文密码》这本书,做到了“首次大量地、系统化地、数据化地呈现”英文剽窃中文的证据——多达五千多个英文单词都来源于中文。
“系统、数据”这些严谨的科学字眼都用上了,还声称多达五千多个单词都来自中文?要知道,正常托福和雅思考生的平均词汇量也就是1万个。
但是这还不算完,“人有多大产,地有多大产”,元定女士振振有词地讲起了英文剽窃中文的原则,那就是——断章取义和取音,为了把这个原则解释地清楚一些,视频里面提到了3个例子。
首先,她说字母A来源于甲骨文“命”的上半部,主页君专门去搜了下“命”的字形演变,发现甲骨文“命”字的上半部分(意为朝下的“口”),真的和字母A有那么一点点像。
或许这就是命吧。
但后面这些,就开始越来越没根据了,比如第二点是,字母B就是来自于汉字里的耳朵旁,只是把下面那部分给截掉了。
这样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要不是主页君我上过小学,差点就信了。
不过大招还在后面,元定女士最后还给出了一个非常“惊世骇俗”的例子,关于单词 go 和中文场景的渊源。
她说,因为 go 的发音是“狗”,这 go 的意思,就牵扯到了一个用中文遛狗的场景。
“遛狗的人都知道,牵着狗的时候,狗永远是向前跑的,所以你只要喊一声‘狗!狗!’,就等于是发出一声号令,狗就会向前跑,所以go是前进的意思。”
听完主页君只想说:亲亲,这边确定脑子没问题么?
在列举完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牵强例子之后,元定女士开始上升高度,强行给中文加光环了。
她说,中文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如果使用中文,就会让大脑充分进化。
但主页君觉得,元女士自己可能是个例外。
另外,元女士还非常铿锵有力地说,和中文相比较,不管是西方文化和英文文化,都没那么和谐,充满了侵略性,是一种不断侵略的状态,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人和整个生物圈同归于尽。
在看完这样一段“敢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演讲之后,主页君的智商不仅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耐心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看了下面热闹的评论区后,主页君发现,大家也是恶评如潮。
有人表示元女士振振有词,害得自己差点就信了!
有人觉得这种观念有些极端,要真让外国人看见了就太丢人了。
还有人“道破天机”:这不就是把发音一样(还有长得像)的中英文词扯上关系么!
大部分网友还是觉得,看得尴尬癌都犯了,感觉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关于英文语言的各种奇葩言论,咱之间也见过一箩筐,但是像今天这种如此耳目一新的,主页君也是头一回见。
这不是郭德纲的段子
而是上百个专家的“会谈报告”
其实,主页君宁可相信这些言论是想出来的段子,然而事实是,这是个一本正经的会谈讲座。
据悉,这段视频来自于由爱我中文网、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会等共同发起支持的“英文是剽窃中文的产物环球讲座”,是于本月11号在北京举办的。
可怕的是,参加会议的人超过160多名,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大学教授,都到场了。
根据爱我中文网公号平台的文章,这次会议的内容概括下来就是“揭秘英文起源真相,为中文和英文的关系正本清源”,恨不得每句话都上升到“东西方文化较量”的高度,让主页君无话可说。
而在那则微博视频里发出惊世骇俗之语的,是一名被称为“中文和中医的学习践行者、爱我中文网总裁、《破译中文密码》新书作者”的元定老师。
为此,主页君专门去扒了一下这个所谓的“爱我中文网”,发现里面主要分为“华语会” “淑女会” “筋磁会” “健康会”和“元老会”五大板块。
在“华语会”部分,大部分都是各种各样对汉字和中国文化元素的解读,有文字解释也有视频形式。
在“文生专著”板块,主页君随便点开英文学习,看到的居然是下面这样对 ear 和 eat 这两个最最基本的单词的曲解。
感觉写这个文章的人不是淘金起家的,就是采耳出身的。
当主页君打开第二大板块“淑女会”时,看到首页是关于淑女文化的解读。
也许,虽然对英文的解释离谱,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吧?
结果没想到,读到的竟然是如下图这般胡说八道的内容:
不仅说“女性追求解放,背离了柔美特性”,还说“女性处于强势地位会刺激雄性荷尔蒙,长期积累诱发妇科疾病”???
至于后面三个“筋磁会”“健康会”和“元老会”就更别说了,分明是拿着传统文化的元素,包装成一些广告,荼毒不明就里的读者。
比如说“筋磁会”部分,说“用美玉揉人体,人的筋条会不断生长,断了也会融合”;“健康会”不断宣扬东方文化高于英文的地位;“元老会”则宣扬游学项目,内容十分混乱。
不过,更让主页君三观俱碎的是,在此网站上,关于这次会议的报道里居然写着:要普及“英文是剽窃中文的产物”,还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外国人知道。
试想,这群人是有多无知多大胆,才敢拿着中华文化给自己莫名其妙的理论当遮羞布呢?
恐怕正如网友所说,若要是传出去了,那才是真正的丢人吧!
爱我中文没毛病
但英语起源还真不是中文来的...
本着“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主页君以自己这个英专生一点浅薄的知识,给大家简单科普下英语语言的真正起源。
其实呢,英语的缘起完全是依托日耳曼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德国西北到荷兰一带。
在公元几百年的时候,日耳曼人不断向西欧扩张,和当时说拉丁语的罗马人有点交集,随后入侵大不列颠,把古英语的雏形带入了英国,所以,英文天生就带有一些德语和拉丁语的基因。
后来发展到了1066年,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公爵入侵英格兰”发生了,法语成了统治宫廷和上流社会使用的语言。
虽说此后三百年内,英国再没有出过一个讲英语的国王,但是普通民众依然在讲英语,法语词汇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和古英语融合。
比如,现在我们熟知的 archer(弓箭手),army(军队),soldier(士兵),castle(城堡),这些带有一定战争和侵略意味的词汇,其实就是最早一批融入英文的法语词。
后来随着英法文化不断融合,sausage(香肠),bacon(培根),lemon(柠檬),vinegar(醋)等原本属于法语的词,也渐渐进入英语语言库。
根据语言学家统计,源于法语的关于美食、烹饪、食材等的英语词汇,就达到了将近500个。
后来,由于战争和贸易等因素,英语中也涌现了不少来源于阿拉伯语和西班牙的词汇。
比如我们现在熟知的mattress(床垫),就是来源于阿拉伯语;美剧里总能听到的 amigo(朋友),就是来自于西班牙语的朋友一词。
就连我们很熟悉的城市名洛杉矶 Los Angeles 也是来自于西语,Los是西班牙语里的“冠词”,相当于一个复杂版本(阳性 复数)的the,Angeles 是西语的天使,所以洛杉矶“天使之城”的意思,其实是从西语里来的。
当然,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多种其他语言的融合,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语有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词汇库和丰富的形态,讲究“形合”(中文句子则“意合”,结构较松散),注重严谨的句子架构,成了一门很“科学”的语言。
当然,英文也囊括了一些来自中文的词汇,但是由于汉语是来自东亚的汉藏语系,而英语发源于欧洲的日耳曼语系,所以来自中文的英文单词只有大约30个,大部分于19世纪后期或20世纪引进。
其中,一部分来自普通话,一部分来自粤语,但都基本以食品或者文化意象和概念为主。
比如来自普通话的有,bonsai 盆栽,chow mein 炒面, Kungfu 中国武术,Mahjong 麻将,tofu 豆腐,Confucius 孔夫子等。
来自粤语的有,dim sum 点心,wok 炒锅,won ton 云吞等等。
不过,在今天这个荒唐的视频里,主页君最震惊的,其实不是英文的起源被彻底弄错,而是这些别有用心的人,试图给语言的地位分出个“三六九等”。
学语言的人从第一天就知道,不论是被全世界接受的英文,还是不那么被了解的阿富汗语,在承载人文价值和反映历史沿革的层面上,都是绝对平等的。
语言彼此之间的发展历程天差地别,但都因为某种方式和外来语有所交融,相互借鉴,即便后来持续变化,各自的语言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历久弥新。
我们热爱中文那种充满朦胧意境的强大表现能力,在2018年的花滑赛场上,羽生结弦的表现被中文解说员概括为“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让人惊叹中文之美。
我们也痴迷于英文语言的复杂变换和缜密逻辑,为莎翁感慨人生虚无的见地感到深深叹服,直到如今无数人还在从莎翁的作品中寻找灵感: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虚影,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他是一个愚人所讲述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即便是对于其他不够了解的语言,我们也该保持同样尊重的态度,因为它一定有与众不同之处,也有说其他语言的人体会不到的妙处。
日语里的名词 komorebi,指的是那种从树叶缝隙间透过的点点日光。
在意大利语里有个动词 communovere,指的是看到故事里动情的章节时被温暖、感动得掉眼泪的状态。
在冰岛语里有个动词 tima,意思是即便可以负担得起,但怎么也下不了狠心为一件事情花费时间或者是金钱的那种纠结的情绪。
这些表意微妙又细致的,情感美好又可爱的外语词汇,也许是我们在中文或者英文里没有看到过的,但对它们的了解,会让我们对语言和文化更生出多一分的喜爱,和多一些的尊重。
所以主页君最后想说,希望“英文剽窃中文”这种愚蠢滑稽的言论以后可以少一些,也希望所有人能用最平等的心境,去体会语言之美的真谛!
后台回复关键词【英语】,阅读文章《怎样最大限度保证你写出来的英文是正确的?99%的人都没抓到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