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注意:这里的教育机构与组织有很多类型,少年宫、儿童科技站、少年体校、文化宫、博物馆、图书馆等。

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在教育学里,人们通常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理规则当做教育管理问题来专门加以论述,所以教育制度这个题目论述的重点便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

教育的发展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因此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一规律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

入学条件、培养目标的日益标准化。

历史性;

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强制性

只要是制度,在没有被废除前,不管个人的好恶,都要无条件遵守,违反就要惩罚。如考试制度(作弊)如九年制义务教育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

第一、政治因素;

第二、经济因素;

第三、文化因素;

第四、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第五、教育制度传统以及对国外教育制度积极的学习和借鉴等。

(一)政治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掌握着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教育权,决定着谁能享受教育,谁不能享受教育,决定着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享受教育的类型、程序和方式。

通知阶级这些要求体现在教育制度上,而且必须借助教育制度加以保障和实现。

(二)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要。当前,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型高科技产业必将对教育的种类、科类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三)文化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在原始时代

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二)古代阶级社会初

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第一次分离,产生了古代学校,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只有蒙学和大学,产生了古代的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现代教育制度具有系统性和完善性。

当代社会:教育制度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成为明显。

终身教育:1973年,法国“巴黎全国讨论会”指出:终身教育“是从幼儿期到死亡的不间断的学校及校外教育,不存在青少年、成年之间的区别,与培养人格和职业生活的训练结合。”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在迅速变革的时代,终身教育应该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P97

学校教育制度组成(教育制度概述)(1)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时代背景

背景之一: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比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结束了那种把人终身固定在某一职业或工作岗位的时代。

背景之二:社会的快速变迁,闲暇时间增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的选择机会与可能增加。

终身教育的特点

以人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价值和选择;

以学习化社会为基础,突出“学习”的意义;

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构架终身学习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