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魏念祖 文稿来源/蝶语兰心

陕西渭南国学讲师(渭南音乐人魏念祖)(1)

陕西渭南国学讲师(渭南音乐人魏念祖)(2)

在2017年暑假期间,我有幸获得了姚振亚老师编著出版已有好几年的自传体纪实性文学作品《吾人此生》。

回到家后,我便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没有间断地读完了这本描述姚振亚老师平凡且极富戏剧色彩的人生历程的文学作品。我被老师既形象确切,又优美雅致的文学语言所迷恋,更被在他身上发生的真实真切的故事所吸引,还有被书中描述的一个政治运动接一个政治运动,让人神经紧绷、无所适从的那个年代深刻的感知认同。《吾人此生》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的纪实文学作品。虽时间跨度大,但突出了重点时段节点,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大概也是因对老师的熟知,读起来更觉亲切感人。我毫无资格对老师的作品妄加评论,只是想把读完这本书后,心里老挥之不去的一些强烈感受记录下来,依然像在学生时代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一样,期许对更多同学、朋友能有点触动或影响,以产生拜读《吾人此生》的欲望和冲动。

姚振亚老师是我从学生时代一直仰慕的一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语文老师。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极富文化修养、待人和蔼、说话斯文、可亲可敬的知识分子形象。我刚考入寺前初中,他就代高二语文。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为高六四级排演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和街头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我考进澄城中学后,姚老师还带高二语文课,但他为学校组织排演的《黄河大合唱》,让作为合唱团成员之一的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姚老师在音乐方面丰厚而扎实的基础和极高的艺术水准。在当时,我仅能读简谱,音乐还未入门,却看到姚老师拿到新歌就能直接唱出歌词,真令我惊羡不已。再到后来,姚老师从学校调入文化馆,和我成了同事。他音乐绘画方面的才能有了更大更充分的施展空间,也使我向老师求教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几年间,他为澄城文化艺术事业培养出了不少后来者,我当属其中之一。

陕西渭南国学讲师(渭南音乐人魏念祖)(3)

姚振亚老师和我是同乡。学生时代只知道他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文学才子,亦知他曾在学生时代被划为“右派”。至于他所经历政治风雨的前前后后、是非曲直一概不知。《吾人此生》读后,所有问题一一作答。就是那样随意,那样不负责任,那样无根无据,那样黑白不分,硬是让一个血气方刚、满怀抱负的青年大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政治枷锁,以致影响了他的大半生。至于家庭成分的错划,更是政治风暴中的伤及无辜。往往回忆起荒唐的文革年代,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多少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多少科学家、知识分子以反动学术权威名义被打倒、被迫害。极为可笑的是,我们生产队的漏划地富家庭成员占到全队总人口的二分之一还多,更不用说当年被定性为一个个“反党集团”中的老革命、老前辈。。。。。。著名作家张贤亮说过,“把颠沛坎坷当作是生活的丰富多彩,把饥饿冻馁看成是天将降大任之前的磨练,作一个把魔鬼当风车的现代唐吉坷德,才可以使自己活下去”。“我把荆棘当做铺满鲜花的原野,人间便没有什么把我折磨”。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也曾说过,“幸运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需要的美德是坚韧,后者被前者更难能可贵”。读完姚老师的《吾人此生》,感觉不正如此吗?在姚老师蒙冤遭诬的灰色年月,没有内心的坚韧与顽强,没有经历灵与肉撕裂的痛苦过程的煎熬,没有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打击羞辱、鄙视冷漠、讥讽不屑的隐忍,没有接受环境、舆论各种挑战的心理预期,没有随遇而安的良好心态,是很难迈过不堪回首的那道坎而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的。

《吾人此生》是姚振亚老师在年逾古稀之后编著的。书中描写的那人那事、那情那景清晰可见。一张票据,一份证明都曾是他心头的痛。这是他对人生经历不加任何修饰、毫不做作的还原,也是当代中国历史阶段性地真实再现。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姚振亚老师真实地记录和描述了自己的大半生,有荆棘,也有鲜花;有风霜雨雪,也有亮丽彩虹;有痛苦时的无奈,也有成功后的喜悦。。。。。。对他,对儿女、孙辈,《吾人此生》是传记,是家史;对朋友,对社会,则是一部饱含真情且充满家国情怀十分耐读的自传体纪实性文学著作,更是一幅鲜活而生动的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中的世态百相图。读完《吾人此生》,不仅对姚老师的过去有了真实而细致的了解,而且对国家所经历的“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也有了系统、立体、全新的解读和审视。

编著出版《吾人此生》后,姚老师释然了,放心了,一直纠结的心平静了。似乎对家人、对学生、对朋友要说的话尽在书中了。他做了一件一直想做且终于做成了的事。但是,十八万字,从编写、修正到校对、排印,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太不容易了。这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对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更是一位老教师、老干部用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一次心灵救赎,也是一位老艺术家长青的生命之树绽发出的绿芽新枝,更是老一辈文化人终生致力追求真善美自勉自励的精神力量所在。

去年见到姚老师,虽早已进入耄耋之年,满头银发,但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谈艺术,论创作,思路清晰,语出惊人。据说,他还在为澄城老年大学学员带诗词课,还在参与乡村重大民间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还创作并组织演出了歌唱家乡的歌曲......我打心底里佩服姚老师的文采,更要为他的精神和毅力点赞。和姚老师聊天,有师生间的默契,有朋友间的轻松,有兄弟间的亲切,有知音间的共鸣。我敬姚老师,更爱姚老师。《吾人此生》是姚振亚老师文学才华的集中展示,也是他人生经历思想脉络的系统梳理,更是他老来悟道后从容淡定乐观豁达的精神升华。老师就是老师,夕阳红似火,精神更当歌!我想用一首名曲的歌词作为结尾,并希望和姚老师一同分享。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多少情和爱,

化作一片夕阳红。

2018年6月30日于渭南

陕西渭南国学讲师(渭南音乐人魏念祖)(4)

作者简介

魏念祖,笔名岩竹,陕西澄城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曲音乐学会理事、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企业秦腔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国家二级作曲。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搜集整理民歌200余首,其中20首被收编入《中国民歌集成》(陕西卷),并荣获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协等四部委奖励。曾创作发表诗歌、歌曲、评论共30余首(篇),创作演出声乐、器乐、舞蹈音乐和曲艺作品60余首(部),先后为10多部大小舞台创作、改编戏曲剧目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