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职位有哪些(古代太监最高官职品级能到多高)(1)

影视剧中的太监形象

宦官——公元前 21 世纪的夏朝就有关于宦官的记载,一直到 1911 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宦官在中国竟有 4000 年左右历史,比大多官职出现的时间都要早,存在的时间都更长!

那么,什么是“宦官”呢?作为名词,学者们各有各的体会和解释。《现代汉语词典》,1996 年修订本是如此解词的:“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 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另一 本是《辞海》,释意大同小异:“也叫太监。古代以被阉割后失去 性能力之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我国台湾著名学者柏杨说:“宦官,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可耻的产物之一。”(《中国人史纲》)美国学者卡尔·A·魏特夫 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则这样给“政治宦官”下定义:“一 度成为统治者监督和控制高级官员的恐怖工具。”(例如东厂、西厂)

“天子脚下无品官”这是一句对我国历代宦官的生动形象的绝妙比喻。“天子脚下”,说明了这个群体的身份和他们的社会依傍。宦官们就是靠着附着在帝王左右的特殊政治地位而狐假虎威,但他们又毕竟在天子的“脚下”,是帝王们的奴才。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话说,不过是“司晨昏、给使令、供洒扫”的粗使下人。清朝康熙皇帝说得更绝:“太监最 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这种“脚下”被踩着的身份,又决定了在历史长河中宦官群体始终也改变不了的奴隶命运。我们还可以再品味一下目前一系列慈禧剧中的李莲英,尽管他平时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只要老佛爷一声“小李子”,他可以停下一切,立刻摆出一副低声下气的模样,在“喳”声应后,马上垂首侍立慈禧一旁。这就是“天子脚下”的全部含义。 应当声明的是,所谓“无品官”,并非说宦官们全都没有品级。至少从汉朝开始,宦官们——是指既已当了“官”的宦者 们,都各有上下不同的品级。他们的品级可以和常人外廷的官员品级互相对应。

古代太监职位有哪些(古代太监最高官职品级能到多高)(2)

一手遮天指鹿为马的大宦官赵高

宦官们的品,含金量高,权势地位往往远超出他们的品级,有些甚至成为皇帝的代言人,或者让皇帝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以至于权阉祸乱朝纲时有发生,像秦末的赵高,汉末的七常侍等等。因此,对于唐朝、明朝的宦官,两朝皇帝对于抑制宦官曾经有明文规定。唐初的宦官品级绝不许超过四品;明朝洪武年间,内侍监的宦官品级不得超过五品,后来最掌大权的, 明朝权阁汇集之所的司礼监,在明朝内廷九监中,位才列第七, 而从司礼监出身的王振、刘瑾、魏忠贤,几乎把整个朝廷和国家 都执掌在手中,玩皇帝于股掌之间。 《中国宦官制度史》曾给唐朝宦官出任高级军职者列了一张品级的情况表,其中著名的掌权太监高力士、鱼朝恩、程元振才 “从三品”,而从他们的实际权位看,何止这个品级!《旧唐书》 说,高力士当政时,“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 小事便决之”,明明已经成为皇帝的代言人了。所以当时身为太子的后来的唐肃宗李亭,在春宫要呼高力士为“二兄”,诸王公主则称力士为“阿翁”,驸马辈更叫他为“爷”。高力士在宫中有自己休息的单人独院。他这个“从三品”的官位,比一品还要高。 明末权宦魏忠贤从名位上只不过是名列内廷九监第七的司礼监的首领,但从他在朝廷内外的实际地位威势来看,却是仅仅比 万岁爷少一千岁的九千岁。 明朝诗人陈惊写有《宫词十二首》,其中一首是描绘当时宫 中二十四衙给魏忠贤祝寿的,这样写道:“奉觞春昼锦如云,白玉阑西曙色分。二十四衙齐跪拜,一声千岁满宫闻。”作者的诗注这样解释:“祝寿者绯袍玉带,侵晨充物庭下,当拜贺时老爷千岁千岁千千岁殷匐若雷。”这一幕幕闹剧,生动地解释了宦官 “无品官”的含义。不是“无品”,而是他们的“品”实际意义远远高出名分。 “无品”的另一含义,是宦官授爵的随意性很强,不同于一 般官员的品秩,一两件政治投机,就立刻可以官居一品。北魏的权阉宗爱,仅仅因为“册立吴王拓跋余有功”,一下子“位居元 辅”,官任“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高居一品,还封为“冯翊 王”。所以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说宦官们常常是“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他们的实权,远远超过他们“品”级之名。

“无品”的再一层意思,系指我国历史上的宦官,尤其是那些写进了“权阉”之册的,大多数是品德不高的,“无品”的, 许多人是坏事做绝。所作所为令人发指,令人扼腕。 两部辞书给我们启示了以下三个特定条件,即:(一)宦官 现象的出现,必须是在私有制、阶级社会产生以后,而且是相当 于“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地区内。也就是《现代汉语词典》所 说的“君主时代”。在中国,学者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自奴隶社 会的夏、商开始,早期的宦官即已出现。这就是古书上说的: “自书契已来,不无阁寺。”“阁寺”即宦官的别称,“阁”是宫门,阇寺是看守宫门的阉宦奴隶。 (二)宦官现象出现在男性中心家天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 里,男子是政治的权威,是社会的中心,而且已产生一夫多妻 制,众多女性成为男性主人泄欲的工具。我国自夏朝开始,已经 是这样的社会。古史记载,夏朝的奴隶制王朝,夏王有 12 个后 妃。到了商朝,这种帝王多妻制又有发展:“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可惜上述制度从史料上已很难稽征,我们 只能在商朝甲骨文中推知,商朝各代帝王有不止一个妃子,商代 武功赫赫的名王武丁就有妇好、妇妊、妇嫫、妇妹等 40 多个后 妃。到西周时,后妃制度更为完备。记载周朝各种制度的古籍 《礼记》有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 妇、八十一御妻”,后宫女性达到百数以上。到秦汉大一统以后, 各朝宫廷的后妃就更多了。唐朝玄宗时,后宫更无比扩充,唐宫 中经常有数万女性在生活。宦官制度的发展,宦官数额的膨胀, 正是根植于这种后宫制度之上。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指出: “宦官之盛,由于宫嫔之多,而人主欲不近刑人,当以远色为 本。”后两句是针对皇帝的好色而说的,我们且不去管他。而前两句,正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宦官现象的存在,正由于后宫宫嫔之多。而在专制独裁的男性中心的社会里,宫女侍婢们又往往被 禁止抛头露面,在宫内外奔走。宫里有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常常需要男性来做。要做到内外男女有别,防止和避免宫女和男 性私通,那末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种中性的失去性能力的人来充 当宫女厮役与内外交通之人。这种人最恰当不过的当是被阉割过 的宦官了。 清朝的实际创始人,号称清太祖的努尔哈赤曾下过一道谕 旨,规定所有王公家中“所畜奴厮”,必须“乘幼宫之”,即乘其 幼小就阉割成为宦官,这样,“父母则可用其子而获富贵”。不然,等厮仆们长大了。“往往与府中妇女私通”,后果不堪设想。 这道谕旨,是对宦官制度之所以形成的最好注脚。所以,凡是宫 中女性多的朝代,那一朝宦官势力必然膨胀,这是成正比的。唐玄宗时代,六宫粉黛多至四万,其宦官人数也大大增加,史称: “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唐制,六品官穿黄衣, 穿朱紫者为三至五品。仅上品的宦官已达 4000 之多,其不上品 的普通宦者岂不达到万数!(三)宦官现象的出现,还必须有一个科学技术条件,即该社会已有完善的阉割术。美国学者魏特夫作过一番论证,认为 “古代美洲看来没有出现过制度化的宦官”,而在“旧世界的东方社会”,出现宦官现象,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这些“许多主要文明地区都存在着家畜的阉割制度”(《东方专制主义》371 页)。 这似乎是一种很可笑的联系,但事实又确实如此。魏特夫通过对埃及金字塔文件的考证,证明叙利亚曾向法老进呈阉牛,从而设想近东可能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已有阉割人的技术,也便出现了宦官。可惜该书没有能进一步拿出有力的证据。但在中国,关于阉割人的记录却早在公元前 17 至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时代,明明白白地出现了。不少学者都用甲骨文中的“伪”和“溜”字, 来证明商朝人类阉割术的存在,字形结构一半象形男性生殖器, 另一半从刀,字义甚明。有一段完整的甲骨卜辞是这样的:“庚辰卜,王,朕劭羌,不#(死)?”意思是,庚辰这天卜向上帝, 国王我阉割被俘的羌人,能不死活下来吗?商王这样关心被阉割 人的死活,说明他是希望这个被施阉割术的战俘能供他在宫廷中 驱使。到后来,这种刑罚就正式定在“五刑”刑律里,称为“宫 刑”,古书《周礼》称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 (去膝盖骨)、大辟(斩首)等五刑,早在夏商就已制定。宫刑成为一种刑法的常规,说明当时已有很成熟和完善的技术。这是使 大批宦官能够存活,其制度得以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古代太监职位有哪些(古代太监最高官职品级能到多高)(3)

网传清末太监群像

由于上面 这三个社会、自然条件,中国的宦官群体终于形成、发展,而且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种政治力量。

宦官,由阶级社会及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产生的畸形群体,随着封建社会终结,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无论忠奸与否,他们是时代的悲剧!有品无格,有格无品,无论身在何位,关键是人心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