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贵妃》进京,是向北京观众的一次汇报。我与梅葆玖老师最后一次见面,为的就是《大唐贵妃》。这出戏凝聚着梅兰芳先生、梅葆玖先生两代人的心血。”史依弘说。这几天上海春寒料峭,上海京剧院排练厅热火朝天,准备2月17日至19日《大唐贵妃》在国家大剧院的亮相。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1)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2)

2001年京剧《大唐贵妃》首演,由老艺术家梅葆玖、张学津和于魁智、李胜素、史依弘、李军等菊坛名家携手,成为当年热门话题。一首悠扬动人的“梨花颂”红遍大江南北,“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传唱至今。2019年11月,上海京剧院再次推出《大唐贵妃》,史依弘、李军等领衔主演,以新时代审美对18年前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演绎,首演于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五场,近万人观赏。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3)

新版《大唐贵妃》是对梅兰芳先生上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的回归。该剧在突出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主线的同时,加强对“安史之乱”等历史背景的着墨,增加武戏。当年《太真外传》中的“翠盘舞”在重新设计后再现舞台。舞美灵活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音乐气势如虹,进一步烘托剧目的悲剧色彩和史诗气质,剧目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4)

“梅兰芳先生的《太真外传》唱腔这么好听、这么经典,又经过梅葆玖先生加工,与交响乐、现代科技融合,20多年前成就《大唐贵妃》,凝聚两位大师心血。我觉得,《大唐贵妃》到北京演出很有意义,向大师致敬。”在史依弘看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唐贵妃》都是独一无二的,“它背后的《太真外传》代表梅兰芳唱腔的顶峰,是集大成者,音乐、板式、旋律完美体现了梅先生‘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宗旨。《大唐贵妃》将京剧音乐与交响乐结合,乐器丰富了,听着悦耳,又不失皮黄味道。”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5)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6)

上海京剧院集结优秀创作人才,让这出时代巨作延续华美恢弘的史诗品格,又具备巡演的有利条件,不断打磨精品。新版《大唐贵妃》在尊重传统戏的基础上,对布景、服饰和乐队进行重整编排。“华清凄寒水,骊山孤魂石,霓裳羽衣如碎绸,云散雨停”,该剧2021年11月在上海宛平剧院演出两场,还在南昌连演三场。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7)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8)

“《大唐贵妃》有创新,很多观众看了觉得震撼,有观众说传统戏看不懂,但能看懂《大唐贵妃》。我和依弘从头演到尾,她的表演愈加成熟,我们是三十多年的老搭档,非常默契,心领神会。我们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把这出戏展示给北京观众,让大家看到上京继承发展的成绩。”李军刚刚与史依弘合作《四郎探母》,又在《大唐贵妃》聚首,他表示,将全力以赴演好这部具有开拓性的剧目,“保留汪正华先生设计的唱腔,将杨派艺术发扬光大。《大唐贵妃》是海派京剧守正创新的范本之一。到了我的年纪,演戏重在刻画人物,而不是演行当。”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9)

李军大量翻阅史料,研究李隆基心路历程。在他眼中,李隆基是一位很可爱的皇帝,剧中有很多真情流露的段落,“在‘长生殿’一场,两人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皇帝给妃子跪下了,从身份地位来说本应是不可能的,这恰恰表露了他对杨玉环的感情是真挚的。在马嵬坡被将士们逼迫时,他说出‘这个皇帝我不做了’的任性话语,有孩子气的率真。剧中的他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是一个灵动、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我想把他‘真’的一面演出来,不能完全端着,也不能演油了,其中的分寸要把握好。”

梅葆玖最后的采访(梅葆玖与史依弘最后一次见面)(10)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