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天下事,闲谈华夏五千年。大家好,我是李师弟。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1)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457年二月十六日的北京城愁云惨淡,仿佛天地含悲一般。这一天,一身浩然两袖清风的于谦于少保迎来了他人生的结局——斩决。

这位一生为国为民,在京师保卫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贤臣可能没有想到,他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嘉许,但最终却死在了“太上皇”的手里,一代英雄就这样成为了皇权斗争中的牺牲品。

于谦的悲剧,还要从明英宗朱祁镇的时代开始说起,朱祁镇少年登基,八岁时就被尊为皇帝。在太皇太后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史称“三杨”的内阁大臣辅佐下,一时间边防安定,吏治清明,经济发展,大明的国力隐隐有走向欣欣向荣的趋势。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2)

然而在之后的十年间,几位辅佐他的重臣接连离世。此时少年天子也已经长成了一位有着雄心壮志的青年,强盛的国力让他异常地渴望想要建立一番定国安邦的伟业。

这位青年皇帝连连发动了几场北伐,在前三次的亦集乃之战、丰城之战、以克列苏之战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有效地打击了边疆的游牧民族,让边防压力大减,甚至有余力裁剪沉杂的兵制。

但是前三次的胜利也让这位青年皇帝愈发地自大自满,他开始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做下了御驾亲征的决定。二十多岁的他想要效仿自己父亲亲自带兵打败汉王的经历,一举以大明鼎盛的实力横扫蛮夷。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3)

以明朝当时的军力凑出浩浩荡荡的二十万大军,按理来说没有输的可能。但这位皇帝千不该万不该把军队的指挥权交到一个无能的宦官手里。王振想让皇帝和自己一起衣锦还乡,岂不是天大的荣誉,便命令军队向蔚州开拔。

但没多久,他又觉得大军过境,必然会损毁家中的田地,于是又让部队返回原路。这一来一往之间,耗费了大量的粮草和时间,还令大军与辎重分离,给了进犯的瓦剌部队以可乘之机。

在土木堡,明朝大军被瓦剌部队围困,水源又被切断,断水断粮之时,瓦剌太师也先假意议和,又一举发动总攻,几十万大军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罪魁祸首王振被愤怒的护卫将军锤毙,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一众文武大臣战死沙场,而志得意满的明英宗,也成了瓦剌部队的阶下囚。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4)

大获全胜的瓦剌部队顺势南下,兵锋居然直指京都。大明能征善战的部队和将领大多在土木堡一战皆没(mo),可以拱卫京师的只有一些没有被选中出征的老兵和逃亡回来伤兵败兵。一时间朝野震动,诸位大臣有想议和者,也有想扔下北京迁都南京者。

在这种乱局之下,于谦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以于谦、陈循、王直为首的部分大臣以宋朝南迁后一蹶不振为鉴,坚决反对迁都,主张保卫京师为天下根本。于谦临危受命,出任兵部尚书。此时的皇太子仅仅两岁难堪大任,众臣联名奏明皇太后,拥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帝,遥尊被俘的明英宗为太上皇,这便是明景帝。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5)

景帝登基以后,支持于谦奋战到底的决心。面对乘胜追击的瓦剌大军,于谦亲率大明最后的二十万军队列阵北京九门外,出城之前,于谦立下了可谓是严苛的军令:“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正是怀着这种决死的信念,于谦打赢了这一仗,让大明的社稷在瓦剌的铁蹄下得以幸存,避免了靖康之耻再演的局面。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6)

战后,明景帝对于谦倍加信任,将军事大权几乎全部交到他手中,而于谦也不负众望,担负起了肩上的责任,把被瓦剌打的千疮百孔的边防重新整备起来。但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朝局发生了变化。瓦剌大军俘虏了明英宗以后,骗取了大量赎金,但很快景帝朱祁钰登基之后,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

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他们又想以明英宗为人质逼和,但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由断然拒绝,这种不在乎他生死的行为让英宗心中难免产生了芥蒂。大战过后,瓦剌见英宗已经没有用处,又不想与大明继续交恶,便把英宗送了回去。但一山不容二虎,一朝不容二主,景帝已经登上大统,英宗的归来对于朝廷来说反而成了一个难题。

此时已被尊为太上皇的明英宗回朝,景帝固然是没有理由拒绝的。景泰元年,也就是1450年的八月,被俘已经一年的明英宗抵达北京,由安定门入城。然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亲自出迎,对他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兄弟两人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7)

但这对兄弟的温情脉脉仅仅是表面功夫,并没有能维持多久,英宗回到北京以后,朱祁钰便将其软禁在南宫之中,不许群臣觐见朝拜,这一关就关了近八年。景帝对这位太上皇可谓是严加防范,时刻派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还接受了手下一名太监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都尽数砍伐,就是为了防备有人会越过高墙和英宗联系。

朱祁钰还试图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来取代原本英宗的儿子,为此甚至贿赂朝臣来让他们支持自己。最终经过百般尝试以后他还是如愿以偿了,却不想自己唯一的儿子刚被立为太子一年多便突然夭折,这让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违背天命的流言也悄然传起。1457年初,正值壮年的明景帝突然一病不起,国无储君的问题又显示出来。

正月十六这日白天,以王直、于谦为首的一众大臣商议一同上奏,复立被废的英宗之子为太子,但奏疏写成之后已经很晚,来不及上奏。而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却伙同宦官曹吉祥在这一天夜里发动了政变,迎接回被软禁的太上皇英宗复登皇位。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8)

石亨掌管皇城钥匙,政变军队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皇城,徐有贞还在军队通过后重新反锁城门,并把钥匙直接扔进水渠中。众军直接撞开南宫宫墙,刚开始英宗朱祁镇还以为是自己死期将至,但见到众多人马纷纷下跪山呼万岁不禁喜形于色。在部队簇拥着他去往奉天殿的时候,他挨个询问众军姓名,并表示一定不会忘记今日功绩。

当朱祁镇登上宝座,已是早朝的时候,石亨敲响钟鼓召集早已在等待上朝的群臣觐见。朱祁镇对百官宣布道:“景泰皇帝病重,群臣迎朕复位,众爱卿仍任原职”。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而病重的朱祁钰此时正在乾清宫梳洗,听闻朝殿上鸣钟擂鼓,竟先问是不是于谦谋反了,再得到左右下人的报告得知真相后,这位皇帝连声说好,然后返回寝宫睡觉了。

英宗复位当日,曾立下不世之功的于谦就和礼部尚书王文一起被下狱。五天后,两人被以谋逆罪处死,并且抄没家产。行刑当日阴云蔽日天地同悲,受命抄没于谦家产的人发现堂堂兵部侍郎的家中除了生活用品竟无半点余财。皇太后听闻于谦的死讯以后也为之叹惋流泪,哀悼了几日。英宗在一段时间后也对此感到十分后悔。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9)

再过去一个多月,年近三十岁的明景帝突然暴死,英宗赐其恶谥“戾”,以亲王之礼将至下葬,朱祁钰也就成了大明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寝陵的皇帝。戏剧性的是,景帝的哥哥在他死后仍给他加上“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的恶名,而当初曾被景帝废除太子位的明宪宗在登基以后却为这位叔叔恢复了不少名誉。

又过七年,明英宗少年即位,青年有成,被俘、被幽禁又重登大统的一生也结束了,年仅三十七岁。

一场皇权之争到此终于落幕,但其中有无数英杰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中最令人扼腕长叹的必然是一代民族英雄于谦少保。

于谦含冤而亡的原因 一代名将身陷皇权斗争(10)

他一生正直廉洁,为了国家安宁夙兴夜寐,而家中起居清贫如洗。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清清白白做人的宗旨,忠魂虽去,但一身浩然正气长留人间。

本期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有什么看法的话欢迎来和我们一起探讨,感谢你的阅读!喜欢的话还请您点赞转发关注我们的文章,咱们下一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