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过度的文明造成的不幸!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只要受过些教育,其心灵便与顺乎自然相距千里,而没有顺乎自然,爱情就常常不过是一种最令人厌烦的责任罢了。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

这一周我闲着无聊,突然又开始阅读曾经在高中时代读过的一本书,以前的情节都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再重新读一次竟会觉得让人无比激动。

司汤达与《红与黑》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2)

司汤达这个人是非常自信的,即使身处与非常低谷时期的时候,他依然可以坚持“我将在一八八零年为人理解。”

他心里有个想法就是他坚信这个时代是一直变化的,那么思想肯定也在变化,所以即使她想表达的这个东西现在不被这个时代所理解和接受,但是未来的某一天,只要这个作品能够一直保存下来,这部作品具有价值的话,总有一天会被人们接收到,并且理解,从此发扬光大。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3)

很显然的是,他做到了,并且可以说是超额完成的,并且《红与黑》更是让他能够早早的赢得法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应该得到的地位以及荣耀。

还记得《红与黑》刚刚出来的时候,一出世就遭受到了社会上各个领域人士的抨击,不过司汤达并从未放弃,因为他所要的并不是当时的一个荣耀,他想要的是以后可以流传于世,幸运的是,后来应对了他所想要的那样。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4)

其实司汤达的名字应该叫做玛丽·亨利·贝尔,可能一看名字就觉得是无名人士,而且你如果一提到亨利,很多人会以为是踢足球的,如果你提起贝尔的话,也可能一位是踢足球的,两个踢皮球的名字结合在一起以后,就成为了司汤达了。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5)

如果当时不是巴尔扎克曾经为了他的《帕尔马修道院》书写过《亨利·贝尔》专利,可能在那个时代下,很少人知道他。

《红与黑》的名字当时最早的时候在手稿里是红与白,原来还出现过蓝与白。其实在后来的时候还出现过一本书《红与白》,当时他还专门和用红与白来暗示出共和党人吕西安和保王党少女斯特来去暗示。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6)

不过这个题目是有很多的解释的,结合这个作品,你还有很多新的认识,比如红色意味着反抗与不屈,而黑色就意味着黑暗的势力已经贵族的阶级。

这部作品本身运用的就是象征性的书名,所以本来就是可以隐喻出世间的各种百态。虽然司汤达与巴尔扎克可以说都是现实主义的一个作家,但是司汤达本身更加侧重的是对于心理的描写,以及和背景相结合的一个手法。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7)

司汤达本人是更喜欢用灵魂来对人物进行描写,其实这就是说,司汤达更喜欢运用的是可以通过人物内心的挣扎心理来对人物进行一个刻画。

《红与黑》中的于连开始的时候就渴望的是打破社会中所有的不平等,所以一开始就希望与自己的上级可以处于一个地位水平,可以获得同等的待遇。但是悲剧就在于在那个封建的社会啊,等级地位非常的严格,并且那时候还有教会和地下党进行地下的交易。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8)

但是那时的社会就像是营盘一样,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身处哪个时代,这一点是不变的,无论你说他是公平还是不公平,金钱永远都是时代的主题,当然了,爱情也是如此。

两段感情,两段悲剧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9)

这两段感情一直围绕着一个词“自尊”,司汤达把于连的心理描绘的十分深刻。

于连本身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但正是因此,就更能衬托出他内心是一个非常骄傲、自尊心极强的人。而德莱娜夫人与他的家境是天差地别的,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悲剧的影子在慢慢发芽。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0)

因为于连那自尊心极强的人,所以才会有“生来就不是下跪之人”越发的让德莱娜夫人更加的钦佩。而德莱娜夫人尽自己的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宽容、理解、包容等等,但是这都是基于钦佩与怜悯,又因为于连他的家庭身世,就更体现出他那强烈的自尊心。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1)

其实相处的过程中德莱娜是非常辛苦的,因她不仅仅是需要兼顾自己爱人的强烈的自尊心,还要照顾爱人的敏感。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2)

因为过于在乎,所以非常的谨慎;因为爱的狂热,所以很是坦诚。

后来于连对于玛蒂尔德的爱恋更多的是为了征服,面对这么如此冷酷的女人,于连的征服欲望在作祟,当然,玛蒂尔德也需要于连为他的枯燥生活献上新鲜的血液。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3)

对于玛蒂尔德,于连更多的是激情和欲望,而莱德娜更多的是真诚与安静。不过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像德莱娜那样可以挽回于连的心。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在坚强被戳破后还能够有回头。

一个人的自尊,既有正当的一面,也有变态的一面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4)

其实总的来说,最后于连并没有成功的成为他偶像拿破仑那种人,作为作者司汤达对于于连的自尊也没有做出正向或者负面的评论,因为本身作者对于这个看法也是极其矛盾的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5)

在那种价值失序的状态下,它既有正当的一面,却也有变态的一面,于连的悲剧终究是那个文化的悲剧,是那个复辟时代的结果,而文化的断裂就造就了于连在于理想与现实的“边际人格”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他既不是属于过去也不是属于现在,而是一个无所依归的精神漂泊者。

人总是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最弱小(红与黑一个人的自尊)(16)

自尊与自卑,野心与彷徨,都在用力的描写“少年野心家”跌宕起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