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幼学琼林第二章(幼学琼林卷二师生)(1)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xiū)。

【解释】马融设绛帐教学,帐前是授业的学生,帐后有歌舞伎奏乐;孔丘在杏坛谈经,从学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称人设馆教学,叫做“设帐”,又叫做“振铎”;自谦设馆教学,说是“糊口”,又说是“舌耕”。称聘请的先生,叫做“西宾”;称先生的坐席,叫做“函丈”。在家设教馆,叫做家塾;学生交给教师的酬金称做“束脩”。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解释】“桃李在公门”,是称道别人培养的学生、所举荐的人才众多;“苜宿长阑干”,用来形容供给教师的饮食很粗劣。冰是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要寒冷,用来比喻学生学识超过了老师;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是比蓝草颜色更深一些,是说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还没有进入师门正式拜师求教,叫做“宫墙外望”;得到老师学问的真谛秘诀,叫做“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是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乃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解释】关西夫子,是时人对杨震的称赞;当世儒宗,是世人对贺循的称呼。苏章背着书箱,千里远游,足见从师的殷勤;游酢、杨时,立于师门,雪深一尺,足见对老师的敬重。学生称颂教师的良好教导,说“如坐春风之中”;感谢教师成就自己的学业,说“仰沾时雨之化”。

幼学琼林第二章(幼学琼林卷二师生)(2)

民生在三,师术有四。执经问义,事若严君;鼓箧担囊,不辞曲士。史居左,经居右,士得真修;道已南,易已东,人沾教泽。赐宴月池之上,翼赞堪夸;诵书帷帐之中,烽烟奚避?

【解释】生我的是我父,教我的是我师,使我得安食的是我君,这就是民生在三;有尊严、有信义、言论不触犯法规和有精深之见解,这可见师术有四。向老师请教,要恭敬如侍奉严父;负箧(书箱)担囊前来求学,穷乡僻壤的学生也在欢迎之列。“史居左”,“经居右”,朝夕诵读,以学真知;“道已南”,“易已东”,喜学生传出文化。唐太宗在月池上,请先生饮酒,是不忘先生教授之功;张奂坐帷帐中读书,不避烽烟之险。

《忠臣录》、《孝子录》,纲常互振;经义斋,治事斋,体用兼全。东家之外更无丘,道德由文章炫出;北斗以南惟有杰,事功从学术做来。边孝先便便大腹,曾见嘲于弟子;韩退之表表高标,宜共仰于吾儒。应生独举官衔,岂事先生之礼;李固不矜父爵,乃称弟子之良。

【解释】古时的《忠臣录》、《孝子录》,旨在振兴纲常;胡瑗的经义斋、治事斋,旨在体(经义)用(治事)两全。除了郑玄之外,再也没有一个像孔子一样的人,他的道德从文章中体现出来;北斗以南,只有仁杰,他的事功,从学术做来。边孝先的书籍,藏满一肚子,弟子倒讥诮他;韩退之的文章,超出一般人,学者多崇拜他。应召进师门,自举官衔,不合弟子礼;李固在太学,不夸父爵,确守弟子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