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刘女士,前几年在体检中发现了结肠息肉,就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切除,医生再三嘱咐称,这种息肉容易复发,而且癌变的可能性比较高,因此一定要在半年左右的时候进行肠镜复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肠息肉早期癌变能治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肠息肉早期癌变能治得好吗(别把肠息肉拖成恶性病)

肠息肉早期癌变能治得好吗

50多岁的刘女士,前几年在体检中发现了结肠息肉,就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切除,医生再三嘱咐称,这种息肉容易复发,而且癌变的可能性比较高,因此一定要在半年左右的时候进行肠镜复查。

可是刘女士并没有放在心上,两三年都觉得身体好好的,更觉得医生有点小题大做了,可就是前段时间,她发现自己便中带血,人也变得消瘦了,还时不时的会腹痛,就赶紧到了医院。

一查竟然是晚期肠癌,五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刘女士虽然后悔,但也赶不上了。

诱发肠息肉的因素有哪些?

遗传因素

约10%的大肠癌患者有癌症家族史,但当部分家族成员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家族成员患大肠息肉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此外,在其他部位有肿瘤史的患者中,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

饮食性因素

长期或大量食入辛辣、刺激、高油、高糖,以及油炸、烧烤类食品会使得肠道黏膜受到的刺激较为频繁和较为剧烈,导致肠道黏膜上皮的糜烂和溃疡,从而使肠息肉的发生。

慢性炎症刺激

大便中粗渣长期停留、异物、某些炎性肠道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都可以造成肠黏膜的损伤。

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增加、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最终可形成肠道息肉状突起。

基因突变

部分得了肠道息肉病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发生了基因变异,而这一变化导致患者出现疾病。

代谢异常

肥胖、高脂血症、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都会影响肠道息肉的生长。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促进肠道息肉生长,感染幽门螺旋杆者肠道息肉患病率增高。

肠道息肉一定会发生癌变吗?

肠息肉癌变,具体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肠息肉如果体积过小,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可以做临床观察,而当肠息肉不断增生、增大,患者症状明显,一定要尽早将肿物切除,防止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第二、如果肠息肉,未经过治疗,任期发展,其腺体会伴有异型增生,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若出现重度异型增生则很容易发生癌变;

第三、如果肠息肉不经过有效的积极治疗,持续性的刺激会使其不断增生增大,进而肿物可出现糜烂、溃疡性改变等,有癌变的可能性。

医生:长了肠息肉,身体可能有3种表现

明显的腹痛

肠息肉失控时,可能会癌变。肠息肉癌变时,常见的现象是腹痛。

腹痛明显可能是局部癌变后肿瘤压迫所致,此时肿瘤体积会逐渐增大,在肿瘤压迫的影响下,肠道功能可能受损,常见的现象是腹痛明显。

如果已经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肠道功能明显下降,需要立即治疗,保持肠道的健康状态,防止局部剧烈疼痛。

出现便血

肠息肉失控时,可能会发展成肠癌,在肠癌影响健康的过程中,很多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便血。可能是肠息肉恶变,局部癌变会影响肠黏膜。

另外,肿瘤本身破裂出血,所以会有便血,排出的粪便含铁较多,如果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说明肠道功能受损,此时应立即进行治疗,防止局部癌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随着肠息肉的继续发展,它们可能会转变成肠癌,一旦注意到肠癌的信号,就要引起重视,说明肠道功能紊乱,很多人会改变排便习惯,如果一直有腹泻便秘的迹象,可能是息肉已经癌变了。

肠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消化能力会降低,容易表现为腹泻,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引起肠梗阻,所以病人会便秘,如果所有这些情况都存在,我们需要立即治疗,以防止肠癌变得严重。

预防肠息肉有哪些措施?

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根据研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肠息肉和结肠癌。

所以提醒大家,想要预防肠息肉,就要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通过多吃蛋、奶、鱼、虾、鸡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戒烟戒酒

吸烟伤肺,饮酒伤肝也是公认的,过度吸烟和饮酒不仅会伤害肺、肝、肾,还会增加结肠癌、肠息肉等疾病的风险,所以这类人更要注意限制烟酒的摄入。

坚持锻炼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更有助于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有毒物质。

它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肠息肉的风险,医生建议你每周锻炼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