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1)

我一直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大放异彩的阶段。

这段时期的历史值得详细的讲,反复的讲。上次提到过《孟子见梁惠王》,纠正一些翻译软件中的措词不当;这次讲的时间更近一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2)

稍微知道点历史的,都听说过“战国四公子”,即便没听说过,很多人也或多或少知道其中的小故事;实际上,战国四公子的时间跨度还是很长的。

战国四公子”包括:

对历史时间没有立体感?那么,补充几个时间点:

因此,战国四公子活跃的年代,都是是在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30年期间这70年的故事。这段时间,秦国实力越来越强大,而其他六国实力越来越衰微,且由于内斗不断,强秦最终完成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3)

2001年古天乐主演的《寻秦记》,其开头就是“秦始皇刚出生不久”那段时间;往上看,秦始皇嬴政出生的那一年,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刚刚结束,赵国元气大伤。

因此,赵姬(嬴政的母亲)和嬴政母子二人在赵国邯郸,还是极为危险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

这部剧的背景,是符合史实的。

“战国四公子”之中,孟尝君最早;

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都与赵国有很大的联系。

孟尝君后人评价并不高,主要是后续齐国险些被灭国;孟尝君在此扮演了不太光彩的形象。

孟尝君叫田文,姓氏是“田”,这里必须说个插曲:“田氏代齐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4)

公元前672年,田完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收留了田完,从此田氏就在齐国生根发展起来。在100多年后,齐国两次内乱,田氏乘机获得大量利益,实力更加壮大。

此时晏子在齐国辅佐三任齐王,就是晏子使楚那个人;可以去找一下《晏子使楚》这一段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羞辱晏子,在城门口开了个“狗洞”,嘲讽晏子个子矮小。

晏子说:我们齐王按照国的重要程度而派使者,我如果钻进去,那也意味着出国是“狗国”...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5)

晏子十分智慧机智,在世之时,不断的提醒,不要对田氏掉以轻心。但是均被忽略了。

晏子去世后的十几年(公元前481年),田氏全面掌握齐国的国政,最终放逐了齐康公,自立为君。后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册封(公元前386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6)

后来关于庞涓和孙膑的历史故事,有个(中国最早博弈论)“田忌赛马”,以及孟尝君叫田文,甚至到了刘邦建立汉朝,田横不愿投降(田横五百义士)也是这个田氏都是这个历史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7)

和“田氏代齐”相关的,还有公元前403年发生的“三家分晋”事件;

从此之后,魏国、赵国、韩国三国成立;也就是说,“战国七雄”之中,有三家本同属于春秋五霸之中的晋。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8)

晋国本来有六卿,后来两家被灭掉,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其中以智氏最强。智氏先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后来再向赵索要时被拒。于是胁迫韩、魏围攻赵;结果赵说服了韩魏,掉头直接把智氏给灭了。

这段历史,《史记·游侠列传》其中有个“豫让”的事迹,豫让,本身就是智氏家臣。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9)

后来,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土地,周天子认可册封(公元前403年)

也正是因为三家是晋国分出来的,其实力有限,不可和齐国、楚国相提并论。

上面说完“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相当于很好的背景知识;后面很多细节上的事情也就很好解释了。

战国四公子最早的,是孟尝君。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10)

冯谖是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他是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有深远眼光的战略家。

他通过“薛地买义”、营造“三窟”等活动,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使孟尝君的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冯谖家穷得揭不开锅了,不得已托人介绍到相国孟尝君手下做了食客。此人相貌平平,也没什么技艺,整天抱着把剑闲坐着,孟尝君就把他当个闲人养着。

起初,孟尝君的部下以为冯谖是个要饭的,于是给他很差的饮食。不久,冯谖倚柱弹著剑:“长剑啊!我们回家吧!这里没有鱼可吃!”部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下令以冯谖同其他门下有鱼可食之客。过不久,冯谖倚柱弹著剑:“长剑啊!我们回家吧!出门没有车!”部下都在笑他,又告诉孟尝君,孟尝君下令以冯谖同其他门下有车可乘之客。又过了不久,冯谖倚柱弹著剑:“长剑啊!我们回家吧!这里无法养家活口!”部下都以冯谖贪心不足,非常讨厌他。孟尝君问冯谖:“冯先生有亲人吗?”对曰:“家有老母!”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的母亲生活用品,于是冯谖不再弹剑。

某日,孟尝君出布告,征求可以替他至封邑薛城收债之人,冯谖自愿前往。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收齐了利息需要买点啥,孟尝君说你看着买吧。

到了薛邑,冯谖把该收的收齐了,交不出来的又仔细进行了甄别,和那些大户订立了还款期限,而对那些确实还不起的普通小老百姓就把债券烧了,本息全免,而且还假传圣旨,说这些都是孟尝君的想法。

很快,冯谖就回来了,看到如此神速,孟尝君非常纳闷,但也没具体问,就问冯谖买了什么好东西回来。冯谖说给他买了“义”,于是就把焚烧债券的前前后后说了出来。孟尝君当场石化,心想让你去收帐,你却穷大方去了,心情非常不悦,重重地说了声“谢谢啊”就走了。

然而,一年之后,齐湣王罢免了孟尝君相国之位,孟尝君只好到自己封地去。孰料距薛地还有百里,老百姓们就前呼后拥在道路两旁迎接他了,直到这时,孟尝君方明白冯谖所买“义”的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11)

前286年,齐湣王灭了宋国,要除去孟尝君;孟尝君逃到了魏国。前284年,孟尝君响应燕国乐毅号召,组成五国联军在济西击败齐国,几乎灭了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死去。

《史记》: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12)

也就是说,田文(孟尝君)后来跑到了魏国,联合五国军队,差点把自己原来的齐国给灭完了... ...只剩下两个城池没有攻陷。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个小故事(说一说战国四公子)(13)

公元前279年,在田单的率领下,经过“即墨之战”,齐国残余力量终于打败了燕军,史称:“田单复国

田单趁机收集牛只,聚得千余只,画上五花彩纹、披上土黄色绸缎、牛角扎了刀和牛尾绑了用油浸过的苇草。田单凿开城墙十余口,于夜间布置好,准备了五千士兵,准备好了就放牛出城并且点火在它们的尾,牛只疼痛不已,猛力向前冲,突袭燕营,齐壮士五千随后冲杀。

燕军将士见此,以为神兵天降,田单又聚集妇孺齐敲铜器战鼓,声音震天动地,吓得燕军将士溃不成军,骑劫亦死于乱军之中,田单率兵乘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打败了燕军,燕军一直溃逃到河上(田单大摆”火牛阵“)。

司马迁游历的时候,发现薛地(孟尝君的封地)多暴徒,和齐鲁的民风完全不同,问其原因,有人回答说:当年孟尝君招纳各种人,结果强盗之流迁徙到这里的有6万多家。司马迁感叹:传说孟尝君自以为好客而沾沾自喜,名不虚传。

“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尽管齐国多亏了田单复国,但是,齐国的实力已经远远不能和以前相比了,国力完全衰败下去。

齐国国力衰败的转折点,孟尝君在此之中关联性很强。

也可以说,田文为了一己之私,而导致整个齐国影响;尤其是不应该响应燕国的号召而再去伐齐。

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去世;长平之战等等,以及战国其他三公子也就没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