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听戏曲、传统评书隋唐系列、五代北宋系列的《薛家将》《罗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几个家族把持军权,独占军功多少代,让其他寒门出身的武将,只能附庸在帐下,敢于反抗就是奸臣逆子。

评书世界里,在李唐取代杨隋,形成了秦家、罗家、程家、尉迟等几大家族,薛家作为寒门出身,击败了皇室宗亲李道宗及张士贵,迅速融入了几大功勋家族,成为勋贵家族的一员。从此大唐遇到了外患,只能从这些家族中选帅,在山寨落草为寇的人,要不剿灭,要不纳入帐下,成为他们家族成员。几大家族把持大唐军事,在故事中形成罗通扫北、秦英征西、薛仁贵征东、薛丁山樊梨花征西。在月唐演义、残唐演义之中,大唐几大家族还是左右天下局势,成为真正的无冕之王。当黄巢遇到朝廷失势的程超辈,在老程鼓动下,黄巢成为罗家女婿,开始造唐僖宗的反,搅乱天下,造成黄巢攻入长安,血流成河,杀人八百万。当老程发现黄巢失去自己掌控,就扶持沙陀国李克用,剿灭黄巢。

古代贤才背叛的真实故事(从民间传统故事看封建帝王的人才缺失)(1)

在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坐上皇帝建立大宋,也形成了高杨呼郑等军功家族。在《赵匡胤演义》中,高怀德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妹夫,高怀亮是杨家养子,连接着高杨两大五代时期军阀贵族。杨家和呼延家都是从北汉投降过来,发自内心的亲近。郑家自从郑子明被赵匡胤醉斩在桃花宫,就没有杰出领军人物,在其他军功家族背后起哄,在背后牟利。

在赵匡胤刚刚坐上皇帝时期,在杀了愣头青郑子明之后,就开始征讨南唐。御妹夫高怀德任大元帅,征讨江南地区。在遇到挫折后,以军二代高君宝、郑印等出世。高君宝双锁山招亲,遇到了刘金定。刘金定巾帼不让须眉,包打南唐,消灭南唐妖道,解下赵匡胤被围困寿州多少年的局面,平定江南局面。

在杨家将系列中,军功家族更是继续霸占着大宋军事攻伐。从杨继业七郎八虎金沙滩之战,杨家惨遭潘仁美陷害,到第二代就剩下杨六郎守护边疆。杨六郎 之后,杨家真正的是孤儿寡母了,百岁老太太佘老太君,打破天门阵、显赫一时 穆桂英到了征讨西夏,也是五十三岁年龄了。在杨文广、杨怀玉及随后的六七九代杨家将中,这些都都是百岁老人,还在驰骋在战场上,为大宋江山社稷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佩服杨家将代代忠良,但我可要深深思考,大宋真的没有人了吗?

古代贤才背叛的真实故事(从民间传统故事看封建帝王的人才缺失)(2)

大宋几大军功家族中,我们只看到杨家九代忠良,代代战死疆场。其他家族呼延庆上承家族荣光,他这一代的家族也是军功显赫,他的后代甚至到水浒的双鞭将呼延灼,也是左右天下局势的人物。后代高家、郑家、曹将跟从杨家、呼延家建功立业。

我们要思考的是,唐宋几大家族掌控军权,与皇家共荣辱,难得民间就没有新鲜血液输入了吗?就是新鲜血液加入后,到是服从这些军事家族后边,充当陪衬的绿叶。

古代贤才背叛的真实故事(从民间传统故事看封建帝王的人才缺失)(3)

我想,我应该看到朝堂的选人机制。每个时代都有文状元选入朝廷,站在这些军事家族展现,不论是寇准、吕蒙正、包拯、范仲淹等,成为政坛常青树。而一些武状元基本都是跟最奸臣这一条线上,包括被孟良杀死 武状元谢君吾。

通过戏曲和评书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出现到哪里了,不论唐宋,皇帝没有从民间或寒门选拔武将的机制,在太平年间,以武犯禁,皇帝只重视文臣 ,不重视武将。没有战争时期,就开始压制武将,爱边疆硝烟四起,只能从诸如杨家这样的老臣之中选帅。但杨家这些武将家族,为维护既得利益,在战场中极力压制行伍基层人员的上升空间,最后造成战争突如其来发生,老将困在战场,皇帝无人可派,只能从这些家族中下几代年轻一代选帅。

皇帝没有选拔武将人才机制,武将家族压制基层军事人员,出现了一个狄青这样军事天才,刚刚冒头,就打压在萌芽之中。

对目前商界之中,企业管理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确定人才选择机制,让新鲜血液加入。企业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防范,中层管理人员欺上瞒下,压制基层人才上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