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中记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西周初年,开发金滕的故事就很典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孔子做人做事的经典语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孔子做人做事的经典语录(孔子箴言故事修德正身)

孔子做人做事的经典语录

《论语·述而》中记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西周初年,开发金滕的故事就很典型。

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武王伐纣,被毛泽东同志称作“人民解放战军”。当时周武王的主要辅臣周公旦,是武王的同胞兄弟,此人文韬武略样样皆精,对周王更是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立下很大功劳。周王朝建立后,把他封到鲁国。虽未到任,鲁国仍奉为始祖,后世尊为“元圣周公”。

在周朝以前的商朝,王位继承制是兄终弟及,即兄长死了以后弟弟当国王,然后传给下一代。在周文王的十个儿子中,长子伯邑考被殷纣王迫害而死,次子姬发即周武王,周公旦排行第三,武王死后,本应继位当国王,但武王之子姬诵还在襁褓之中,周公为了稳住新兴的周朝政权,便主动承担起替侄儿摄政的重任。武王的另一些兄弟(如管叔、蔡叔等)则四处散布流言。说周公摄政“不利于孺子”。面对着这种不利形势,周公仍然扶立侄儿为周王,自己继续摄行相事。将自己的儿子伯禽封到鲁国,自己仍在朝中辅佐周王。后来成王年长,马上还政给周王,永远辅佐周王。

周公一次次忠于周王的行动,并不为当时人所理解。据史书记载,因为管叔、蔡叔到处散布不利于周公的流言还未消除,在周公死后的那一年,地上的庄稼突然倒伏,天上刮起了狂风,响起了巨雷。大树被连根拔起,周成王及大臣们都十分害怕,史官告诉周王:上天震怒,是要人们澄清一些事情。于是国王便令人把周王的金滕打开。金滕是秘藏的国家档案,放在石匣子内的金属盒子里(古称金匮石室)。打开金滕时,周王及朝臣们穿好整齐的朝服,毕恭毕敬地站好,令人宣读里面的内容。金滕内的许多内容都是与周公有关。如周武王生病时,周公对天祈祷,希望自己代周王去死;年幼的成王生病时,周公向上天祈祷说成王年幼无知,如果办了什么错事,都是自己的罪过,请老天处罚自己——周成王看到以后,十分感动,回想以前周公对自己严格要求时,还有些不舒服。又回忆到周公生前许多反对者说他的坏话,自己都没有能力批驳,很对不起周公。更想到周朝初年取得的一些胜利和成绩,都是与周公分不开的。于是马上向全国公布了周公无限忠心的事实,特赐周公的后人(鲁公)日后可以用天子的礼乐祭祀的特权。是非分明,云散日出,禾苗尽起,周王命人扶起树木,加强耕作,连年丰收,开创了“成康之治”。

后世人都说忠心耿耿的周公无私无畏“坦荡荡”,而制造谣言、嫉妒别人的管叔、蔡叔“常戚戚”。“坦荡荡”者万古流芳,“常戚戚”者反叛朝廷落得个身首异处,遗臭万年的下场。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里不是指政治标准,是依道德标准,是具有高尚道德与缺德歪行之人的区别。道德高尚者,说好语,办好事.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民.这种人的一切行为,均光明正大,摆的上桌面,不必隐瞒,故人胸怀坦荡.圣洁.透明.而小人往往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为了个人及小圈子谋利益,摆不上桌面,见不得太阳,以致千方百计掩饰、隐瞒、骗人,生怕人家知道他的根,揭他的底.心中常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