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啥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啥意思(什么是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啥意思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一位老和尚携一个小和尚云游四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故事里的主人翁是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孔子以其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他为“和圣”,他的名字,叫柳下惠。

相传春秋时期,在展沟地区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一个深秋的寒冷之夜,柳下惠路过这片柳林时,忽遇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个破庙里避雨。恰在这时,一年轻女子也到此避雨,与他相对而坐。半夜时分,年轻女子被冻醒,柳下惠恐她冻死,怜悯她,叫她坐在自己的怀里,并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任何非礼的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相反的小人例子,也有一个——

曾经有个女演员很漂亮,很火很红,但大导演们一致都不喜欢请她来参演大作品,记者问这其中的缘由,大导演们一般都说:“这个女演员影视外的心思太多了。”这就是讲,一个人有私心,无法凝志于一的做一件事,其实是很容易即能看出来的,就像现在一些空头文艺家们在作品中总喜欢带点私货一样,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得不到读者和观众充分的信任。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真正的君子,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以此一生自性俱足,无忧无惧,正如孟子所讲,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君子循理修身,依仁义行,时时身心舒适安宁。小人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因此常患得患失,忧心忡忡。

钱穆先生对此道:“小人心有私,又多欲,驰竞于荣利,耿耿于得丧,故常若有压迫,多忧惧。”

《四书解义》中说:“小人行险侥幸,心役于私,但见其忧劳不宁,患得患失,无时而不思虑愁苦也。”

戚,这个字,在金文中由一个代表“武器”的“干”,和一个代表“叹息”的“八”,即“兮”的省略,组合而成,本义表示执干而舞,哀号叹息,引申为“悲叹,哀叹,忧叹”。

蕩,这个字在金文中有一个代表“水草”的“艸”,和一个代表“水势盛大”的“湯”,组合而成,表示长草的水泽,长草的湖或较大水域,引申为“广阔的,平坦的”,“全面清除,一点不留”等含义。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率真无杂念、心神安宁、无忧无惧;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忐忑不安、坐不定、站不稳。”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