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巨大的水容量为长江流域的航运、供水、生态和发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蓄水20年,三峡水库早已经成为淡水鱼的天堂。但如今腾库模式全面启动,水位下降30米,对于鱼儿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挑战呢?
未雨绸缪腾库容
雨季来临时,长江流域降雨量显著增加,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河水暴涨,水位上升,当暴涨的河水冲破河堤时,就会造成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汛情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10年重庆暴雨灾害造成82.5万人受灾,4916间房屋倒塌,7959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37.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可见洪灾带来的影响是多么的可怕。
长江中下游洪灾的基本成因是,上游巨大的洪水来量超过了中下游河道的安全下泄能力,超过承受范围内的洪水泛滥即会成灾。而以防洪为首要目标的三峡水库正好利用其巨大的防洪库容,有效拦截并储蓄这些洪水。三峡水库相较于其他水库蓄水能力更强,在拦蓄洪水的方面占主要地位。为了三峡水库能够有更多的蓄水容量,在汛期到来之前,会对三峡进行“腾库”。
三峡水库腾库中
环球网报道,2022年3月22日,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沿江水位明显下降,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当日,三峡库区水位与最高蓄水位相比下降了十米。至此,三峡水库全面进入腾库模式,腾出30米的库容防御洪水,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全度汛。
三峡水库腾库后
腾库容带来的生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内生活着424种鱼类,其中包括稀有生物:中华鲟、达氏鲟等,还包含比较常见的“四大家鱼”——草鱼、鳙鱼、鲢鱼、青鱼。由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良好,水质适宜,营养丰富,是鱼类理想的栖息水域。长江禁渔长达十年,三峡水库更是不被允许捕捞,再加上超过百米的蓄水深度,三峡水库成了鱼类的“天堂”,它们在这里自由地觅食,自由地繁衍后代。
中华鲟
但是三峡水库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给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带来了一些挑战。一方面,三峡水库水位、水温,流量等的变化会对鱼类产卵造成直接影响。
在水位方面:三峡水库腾库模式开启后,水位与蓄水时期相比有所下降,鱼类产卵多于浅水区,水位的下降必然对鱼类的产卵造成影响。例如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一般在五六月份,产卵水位下降,产卵数量随之减少,这种改变对中华鲟和四大家鱼的繁衍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流量方面:腾库后蓄水量减少,水的流量也相应减小,一些鱼类产卵对流量有要求,比如四大家鱼的鱼卵安全漂浮所需要的最小断面平均流速约为0.25米每秒,达氏鲟一般的产卵流速约为1.2至1.5米每秒。流量的减少对鱼类产卵产生了影响。
在水温方面,大多数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繁殖要求的最低水温在16摄氏度到18摄氏度,但是当水库腾库后,大坝底层的水下泄,水温会有所降低。据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肖慧介绍说,最近三年中华鲟的产卵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原因正是腾库后水温下降,直接导致鱼类产卵的时间向后推迟,产卵量减少。
在含沙量方面:雨季到来之后,三峡水库蓄水量增加,泥沙含量显著减少,特别表现在汛期阶段。在大多数鱼类的繁殖期内,长江含沙量均有所减少。三峡水库含沙量的减少一方面增加了水体的透明度,使得水体光照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另一方面也对河床底质的分布和组成产生了影响,导致鱼类栖息地的生境发生变化,产卵繁殖适宜度降低,从而影响了鱼类的生存和繁衍。
另一方面,三峡水库大坝对一些鱼类的洄游造成了阻碍。洄游是指海洋中一些鱼类,因为产卵、觅食或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而沿一定路线往返迁移。三峡水库中的一些鱼也有这样的习性。三峡大坝阻断了鱼类洄游产卵的通道,不少逆流而上产卵的鱼类因为撞坝而亡。例如主要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区域的中华鲟,产卵时节需要沿长江洄游3000多公里,到达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待幼鱼长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幼鱼重新返海。但是由于大坝的阻碍,中华鲟产卵和繁殖受到影响,数量由过去每年五千条减少至三百条。
把防洪、生态放在重要位置解决措施
三峡水库腾库容以及三峡大坝拦水对防洪抗洪、储存水资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给长江和三峡水库中部分鱼类的繁衍生息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相关部门一直在尝试着努力改变现状。
为了保护长江以及三峡水库内的渔业资源,有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努力。禁渔计划目前已在实施。我们国家在2020年的1月1日出台了长江10年之内禁止捕鱼的规定,以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除了禁渔,鱼类的人工繁殖、人工投放也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目前,除了每年会向长江投放珍稀品种中华鲟外,也会定期有计划地向三峡库区、中上游流域等长江的不同地段,投放一些常见鱼类。向三峡水库中投放鱼苗,这些鱼苗在成长过程中,以水中浮游动植物为食,可缓解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维持生态平衡。
我们相信在国家和国人的共同努力下,三峡水库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会越来越丰富,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