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徒步登山中最重要的产品无疑是登山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说要走的出去才能看到更好的世界,鞋子第一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真的有一双好鞋子就能走的出去吗?未必哦!作为杭州的户外老驴,人生的第一条户外线路就是徽杭古道,相信很多入门的驴友也是从经典的户外徒步线路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户外之行。我去的那次刚好在户外店买到了在业内口碑最好的CRISPI Monaco,号称是零磨合的登山鞋。具体大家可以去自己百度上找文章,目前新一代也已经上市了,我买的是第一代,鞋子的舒适性肯定是相当好的,但是我全程下来5个小时30分钟吧,脚底板来了三个水泡,那时袜子还是穿了厚厚的篮球运动袜(我是篮球爱好者)回家那个痛啊。最后龇牙咧嘴地走完全程。谁有脚泡徒步谁知道,火辣辣的痛啊。
回家后立马买了两双登山袜子,超级厚,起码有我两双篮球袜子那么厚实。后来穿着走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脚泡的问题了,就算一日三尖也没有出现脚泡的问题,也只有脚底各别地方磨的痛点。再后来混迹在测评群里,大佬手里刚好有一批美利奴的羊毛袜子在处理,入手了10双,那个舒适度就明显有提升了,虽然厚度薄了点,但是保暖度,防摩擦度多有不少的提升。穿久了的舒适度也不错,长时间和大出汗的情况下袜子的保暖度和防臭性能多不错,第二天手里拿着前一天出满汗液的袜子还能心安理得的穿进去,然后还能拿着早饭吃下去这点不得不说美利奴袜子真心好用。
说道这些年的经历和我的选购经验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下这次测评的重点:seatosummit中量减震运动羊毛袜。 Seatosummit产自新西兰的羊毛制作而成,澳洲的牧场和羊毛的品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在全球也很有名。而且seatosummit 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的户外公司出品的产品的质量也是口碑很好。我自己就有他们家的两个睡垫,一个吊床,一个充气枕头,一个睡袋内胆,一个雪套(今年新买的打算去爬雪山的)是我比较看好的户外小配件品牌。做的气垫也算是业内的精英级别的产品,头部前三吧。这次的袜子也没有让我失望,穿了差不多半个月分享下总体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袜子的设计机构还是中长筒设计,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暖的作用。
长筒的设计也适合有些登山鞋子的高帮需求,高筒的设计还能兼顾一部分静脉曲张袜的作用,起到一个很好的血液回流,还有在一些攀爬项目中裤子的拉伸会暴露脚腕,有高筒袜子的保护避免脚腕受到恶劣天气的侵袭。
袜子设计的前后加厚,也就是前脚掌部分和厚脚掌是加厚处理的,加厚处理的好处是减震,鞋子的水泡出得最多也是这几个部位。预防磨损和有效减震。
可以明显地看到脚掌前段和后面的加厚处理,脚后跟再也不用担心被磨破贴创口贴了。以前大脚趾后面部分的大水泡也再也不会来找我了。
当然对于一些有鸡眼的驴友来说也是福音,穿好的袜子也能有效地避免鸡眼的发生概率,谁有鸡眼谁知道痛。
脚背处的加厚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以前不懂,后来登山徒步后脚指甲黑了几次后就知道鞋子在下山的时候穿得紧一点,尽可能要脚背和脚踝受力,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脚趾的受伤,要顶伤过脚趾在户外行走那是很难受的,大家可以自己回忆性下受伤的脚趾还坚持赶路的情况。
加厚的设计就很好地处理好了鞋子在勒紧鞋带时候鞋舌对脚背的压力,有了更厚的袜子,就能够缓解脚背的压力,要知道勒紧鞋带再加上下坡时候鞋子给脚背的压力还是很大,这样加厚的脚背部分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受力过大,还能有不错的包裹性。
长时间行走脚掌发胀在所难免,脚趾会受到更多的挤压,前段加厚而且还是稍许宽松的设计有效的可以避免在长时间行走过程中脚掌发胀的问题,户外徒步5-6小时是很平常的事情,超过10小时也是很正常,所以带有稍许宽松加厚的设计能够使得长时间行走过程中袜子的包裹感更好,不会有紧绷感。
加厚的设计还能够在下坡中起到缓冲的作用,记得以前小时穿袜子最先破的往往是大脚趾头这里,现在我穿登山袜还是很少遇到这个情况的,和这里做了特殊处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脚后跟的细节展示,同样的加厚也是为了有效地避免长期摩擦造成的伤害,和起到一定的缓震作用。
实际穿着体验,徒步登山9公里后感觉舒适度不错,搭配自己比较熟悉的登山鞋感觉良好,下山后也没有什么不舒适的情况出现。
东西结冰地带,下身:单高山裤,上身:一件薄软壳老鼠M2,一件巴塔C2薄速干,鞋子是斯卡帕的冈仁波及,穿这双羊毛袜子在结冰的山区走不冷,实际感觉-10度情况下问题不大,不过静态长时间休息还需要穿的更多衣服才可以。
长时间行走轨迹如下,强度还算可以,袜子的保护性能和耐用度不错。相信能够应付一定强度的活动和一定低温下的户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