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好友做实验时不幸被扎过小鼠的注射器扎破了手指。一时引来各种声音,师兄说要打破伤风,师姐说要打狂犬,还有的说没事儿,啥儿也不用打。要不要打?打哪种?这并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小妹妹不放心,两种疫苗都打了。打完狂犬疫苗,医生嘱咐道: “注射疫苗期间,不要饮酒、喝浓茶、咖啡;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诸如辣椒、葱、大蒜;要避免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防止感冒。” 这一长串的注意事项到底是不是必要?有没有科学依据?今天我们就以狂犬疫苗为例来讨论下。

打疫苗什么要忌口(打疫苗要忌口到底有没有依据)(1)


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同小异,灭活或减毒的病毒片段,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给 T 细胞,T 细胞诱导 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发挥关键性作用,当病毒入侵时,可以和病毒结合,消灭病毒。抗体产生的水平(抗体滴度)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与此同时,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红肿、疼痛、发痒,和全身反应:轻度发热、无力、头痛、肌肉痛等。那么,酒精、咖啡、茶、海鲜之类与【降低抗体生成】或者【增加不良反应】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

真的找不到直接证据

搜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小编都找不到上述饮食与疫苗免疫效果之间的直接证据。酒精、咖啡、茶、辛辣食物、海鲜都没有与免疫效果或不良反应之间的报道。尽管我们知道咖啡和茶对免疫系统是有影响的,比如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 TNF-α 生成;减少 T 细胞的增殖,抑制 Th1、Th2 生成等,但这些都是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观察到的现象,大多是在动物实验中,与临床数据的相关度很有限。也就是说,并没有人统计过接种疫苗后忌口的人和不忌口的人血清抗体水平有什么差异,也没有看到“由于不忌口导致接种疫苗后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 ”的案例报告。

为什么医生都嘱咐要忌口?

其实这是1979年卫生部《生物制品规程》制定疫苗说明书时规定的——“不可饮酒、喝浓茶及吃有刺激性食物,应避免受凉感冒或剧烈运动或劳动 ”,一直沿用至今了。30多年前,中国的疫苗制造刚刚起步,生产的疫苗大多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有效成分浓度低,疫苗每针的接种量很大。同时,疫苗的杂质多,纯度低。我们都知道动物体内的成分直接注射给人是会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的。因此,那时注射疫苗很容易产生过敏、发热、疼痛等不良反应。所以《规程》里说“要忌口”,其实就是说“接种疫苗期间,本来你就容易有身体不适,就不要作妖了,消停儿待会儿吧!”。这和感冒发烧了,医生说吃清淡点是一个道理。

但现在,中国公司生成的疫苗与国际上相差无几,都是细胞重组表达纯化的,纯度非常高,质量上绝对可以放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极低。进口的狂犬疫苗,如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补尔)和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维尔博)的说明书上,都没有写“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所以,忌口一说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

接种疫苗期间要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

那么是不是接种疫苗就可以随心所欲、百无禁忌了呢?不是的。即或是进口的狂犬疫苗说明书上还是有一句“接种期间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比如激素类药物强的松、细胞毒类药物硫唑嘌呤、霉酚酯酸等。这些药物都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减低抗体生成水平。酒精也有轻度的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抑制 B 细胞产生抗体,因此也应该避免。

不要饮酒!

尽管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证明饮酒影响疫苗效果,但还是奉劝大家在接种疫苗期间不要饮酒。因为酒精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复杂,到底是促进还是抑制,还有待探索。有报道大部分酒精饮料会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也有报道提到红酒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酒精还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这也是加速免疫反应的机制之一。更有趣的是,小编甚至看到一篇文章提到:“适量的摄入酒精能够增强疫苗反应”(Vaccine. 2013 Dec 17;32(1):54-61. ),不过这篇文章是在猴子身上做的,与人还有差距。在酒精的作用还没有搞清楚之前,为了自身安全着想,在接种疫苗期间,还是忍一忍不要喝酒了。

打疫苗什么要忌口(打疫苗要忌口到底有没有依据)(2)


总结一下,划个重点

1 接种疫苗期间要忌口是我国的“经验之谈”,没有直接的科研依据。

2 接种期间不要饮酒。酒精对免疫系统影响复杂,机制不明。

3 接种期间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

关注“免疫平衡感”,和我一起了解生活中免疫学。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