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狄青可以成为宋代名将(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将)(1)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众所周知,北宋“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在军事上长期处于被动,以至于不得不每年对外输送大量“岁币”以换取和平局面。在这种军事疲软的大背景下,不打败仗已是万幸,赢得漂亮简直是奢求。但对于宋仁宗赵祯来说,皇祐年间那场剿灭侬智高之战,绝对算得上他执政生涯中的一大荣耀,因为这场仗,不仅打赢了,而且赢得极漂亮!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启用了一个关键人物——狄青

1— 铜面骑士,扬名西北

狄青在民间故事中,被誉为武曲星下凡,和文曲星包拯一文一武,共同辅佐宋仁宗开创太平盛世。不过在真实历史中,狄青的经历颇为曲折。他出身贫寒,十六岁那年,兄长与人斗殴,将人打残,他代兄顶罪,被发配充军,如《水浒传》里的林冲一样,他的双颊也被刺上了追随他一生的黥文。

为什么狄青可以成为宋代名将(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将)(2)

最初,狄青只是个普通骑兵,但凭借出众的骑射本事,他一步步当上了边疆大将,任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而狄青真正崭露头角,是在对西夏的战争中。那时,因为面颊上有刺字,军中都叫他“面涅将军”。不知是为了遮挡刺字,还是为了震慑敌人,狄青临阵前,总会戴上一只青铜面具,然后披头散发,气势汹汹,每每现身敌阵,都令人不寒而栗。敌军出于敬畏,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天使”,不是萌萌的那种,是让人魂飞魄散的那种。四年间,狄青参加的大小战斗共有二十五次,身上中箭八处,每每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立下显赫战功。

当时最看重狄青的人是时任西北边防军副长官的范仲淹。他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并告诉他:“为将不知历史,那就只有匹夫之勇”。果然,读史,令狄青如虎添翼,在战场上越发无敌。

随着狄青的战功越来越多,宋仁宗也注意到了这个军事奇才,他亲自召见狄青,并多次向狄青询问军国大计。西夏战事结束后,狄青荣升枢密副使

2— 主动请缨,能谋善断

得到仁宗恩宠的狄青,希望用更多战功来回报。

不久,岭南的侬智高发动叛乱,自称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驰骋广东、广西一带。朝廷先后派遣杨畋、孙沔、余靖等人前去平叛,却是屡屡损兵折将,毫无成果。

为什么狄青可以成为宋代名将(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将)(3)

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三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主动请缨,他对仁宗讲了这样一番话:“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

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并且设酒为他送行。

当时,宋军在前线节节败退,军心已经不稳。雪上加霜的是,个别将领不听从指挥,擅自领兵出击,结果大败而归,死伤惨重,还有不少将领趁乱逃跑。狄青认为,“号令不一,是部队失败的原因。”于是第二天一早,他集合各将领到堂上,逮捕了不听从号令者和逃跑者,全部推出军门斩首。剩余将领面面相觑,一脸惊愕,甚至吓得双腿颤栗。

此后,军威大振。

当时,交趾国主动提出要出兵帮助宋朝讨伐侬智高。仁宗答应,不仅赐予军费,还许诺平定叛乱后另有厚赏。但狄青到达前线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紧急叫停了借兵计划。

狄青的智勇与果断,在战前的一系列准备中,便已得到充分展现。

3— 智勇双全,一战而胜

战斗即将打响,狄青却下令,军队停止前进,先休整十天。

得此情报,侬智高以为,宋军在短时间内不会进攻,于是放松了警惕。

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人马,用了一个昼夜便过了昆仑关,占据了有利地形,然后摆开阵型,蓄势待发。叛军一看失去了险要阵地,都出来迎战。当时,前锋孙节与叛贼在山下搏斗而死,叛军士气极高,很多将领吓得脸色都变了。

此时的狄青指挥若定,手举旗帜,带领骑兵,猛然从左右两翼冲出,出其不意,大败叛军。

为什么狄青可以成为宋代名将(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将)(4)

狄青又趁势追击叛军五十里,斩了数千首级,侬智高的同党被杀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贼五百多人,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黎明时分,狄青带部队进入邕州城,缴获金银玉帛数以万计,杂畜数千,又招集曾被叛军俘虏胁迫的七千二百人,慰抚之后释放。

当时,叛军尸体中有个穿金色龙袍的,部众都认为这就是侬智高,于是劝狄青报告朝廷,就说侬智高已死。狄青严辞拒绝,他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骗局呢?我狄青宁可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骗朝廷来贪求战功啊!

班师回朝后,仁宗对狄青大加赏赐,并任命他为枢密使,即大宋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

为什么狄青可以成为宋代名将(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将)(5)

从一个出身微寒、戴罪充军的小骑兵,一步步成为位高权重的“国防部长”,狄青的经历,在整个北宋都是绝无仅有的。他的人生足够励志,也因此成为广大普通官兵的偶像。他出行时,常常引来大批粉丝的围观和喝彩。

可是,这一切,对于狄青而言,既是幸,也是不幸。

因为,种种祸患也由此而生……

4攀至顶峰,却成异类

众所周知,宋朝是文人的天下,朝廷中的重要职位,几乎都被文官占据。狄青,一个出身低微的武夫,怎能入得了他们的眼呢?

狄青的老领导韩琦,起初对狄青颇为欣赏,但随着狄青职位的攀升,他对狄青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时不时给他穿小鞋,有一次连他的歌伎都当着众人的面对狄青说:“来,斑儿,我也来敬你一杯。”叫狄青为斑儿,是因为狄青脸上有刺字。

其实仁宗当年曾提醒他,让他敷药清除脸上的刺青。狄青回答说:“狄青若无此两行字,何由致身于此?断不敢去,要使天下健儿知国家有此名位待之也。”此语铿锵有力,但他哪知道,自己的出身和经历,在当时的朝堂,显得何等刺眼和荒唐。

为什么狄青可以成为宋代名将(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将)(6)

等狄青登上枢密使的高位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压和排挤,更是源源不断——

宰相庞籍以祖宗旧例极力阻挠,说“宋朝开国以来,还没有武将担任枢密使重位的,狄青何德何能?敢篡取国家重器?”

朝堂谏官多次对狄青发难,称他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其声誉。

公元1056年,京师发洪水。狄青为了避灾,将家搬到相国寺。此举更是遭到各种非议和歪解,著名的大文豪欧阳修,亲自上疏,一口咬定发生水灾就是因为让狄青担任了枢密使,从而遭了天谴……

终于,朝廷还是免去了狄青枢密使之职,改授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护国军节度使,出判陈州。

狄青到了陈州,仅一年多,就抑郁而终。

为什么狄青可以成为宋代名将(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名将)(7)

从某种程度上讲,狄青是被逼死的。可是,究竟是被谁逼死的呢?易中天先生一语道破——“是制度和文化”。在当时的制度和文化下,文臣天生优越,武将备受压制。于是,狄青才成了那个误闯文人地盘的“异类”。

可是,我们又能怪谁呢?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面前,或许我们只能痛心地说一句:怪他生错了时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