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云# 戎马一生的曹操统一了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战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虽然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是他确实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杰出的军事、政治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乱世枭雄曹操开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乱世枭雄曹操开场(乱世英雄曹操战争风云)

乱世枭雄曹操开场

#战争风云#

戎马一生的曹操统一了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战役,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虽然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是他确实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杰出的军事、政治家。

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十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吧,这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袁绍icon兴兵攻打官渡,袁绍的军队围攻曹军营寨一个多月。许攸献计袁绍分兵袭击许昌,袁绍却不用许攸的计策,许攸便转投向曹操。曹操接受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重地乌巢,将袁绍的粮草烧绝,袁绍军心大乱,最终被曹操打败。这一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的关键转折,为曹操奠定了北方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大局。而十万大军最终竟敌不过两万曹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曹操最终的胜利主要源于他拥有远大的抱负、兴置屯田、成功建立军队和根据地、取得了强宗豪族和世族地主的支持和拥护、在历次战役和长期政治生活中获得的非凡指挥才能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这句出自曹操的《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既是赞扬太守的功绩,亦是他坚定树立人生目标的真实写照。意思是有了志向就一定要去实现它,并要为之不懈追求。正是他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才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流民的问题在古代一直存在,因为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职业,而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农民遇到战乱、灾害等各种原因面临生存危机,不得已走上了迁徙的道路,若不能很好地安置流民,解决流民问题,最终可能会发展成农民起义推翻政权并建立新的政权。两汉以来,流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黄巾起义虽然被统治阶级残酷的镇压了,因此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不断地发生。“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目睹兵连祸结之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景象,对此深感同情;也摄于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首先考虑流民问题。战乱后大量的迁移流浪,让很多土地荒芜。因此,曹操把黄巾军讨伐后作为劳动力收编起来,强迫他们在荒芜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这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使得北方的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也暂时缓解了两汉以来的流民问题。

曹操的力量并不是一开始就十分强大的,最初实力还很弱小。他先后依附陈留太守张邈,袁绍。在讨伐黄巾军成功后,从降兵三十余万中选拔精锐,来建立自己的军队:青州军。而后又通过讨伐袁术、吕布等人,稳固了自己的根据地——兖州。

黄巾起义后,涌现了许多强宗豪族,他们的实力在混战中被加强,成为了野心家拉拢的对象。曹操手下著名的将领的李典、许褚等人,都是从宗族中投奔曹操麾下的。他拉拢士大夫荀彧后,又通过其关系壮大自身势力,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与拥护。

曹操的军事才能在官渡之战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军队人数曹军远少于袁绍,经济实力也不如袁绍雄厚。正面硬碰硬,曹操没有优势的,因此他选择了守势静待时机,直到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出现,他为此等待了将近半年。在看到了袁绍十万大军攻击困难的情况后,出奇兵烧掉了袁绍的全部粮食,这样一举扭转了劣势。最终袁绍军内部分裂,大将张郃、高览投降,全军不战而溃,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曹操。

其实,三国历史到了后期,彼此之间的战争,目的已不完全是出于领土扩张,而是出于内政的需要。统治者迫切需要巩固地位,任何手段都比不上一场战争的胜利来得直接、有效。而当战争的风云随历史的长河远去,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生灵涂炭,血腥的屠戮景象。战争是所有史书都无法避免的词汇,但我们应尽量减少战争。对于过去的战役,我们当以史为鉴,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当今错综复杂的世界环境,我们也应提高忧患意识、保卫祖国,高举和平发展的大旗与世界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