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而且还不止一次,12-15岁是孩子美好的青春期,也是重要叛逆期。

孩子的叛逆,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个焦头烂额的话题。一旦孩子进入叛逆期,亲子间的冲突往往骤然升级。

曾经有位家长来咨询,她说孩子小学时候很乖、挺听话的,但是上初中之后,发生了大变化,抄同学的作业,学会抽烟、上网、谈恋爱等坏毛病,向同学借手机玩游戏,被老师没收了3把手机,苦心婆口、厉声呵斥都没有用。他爸多说了几句,竟然挺胸要跟他爸对打;给他发脾气,孩子威胁要离家出走;拆掉路由器强制断网,不让他玩游戏,他就关门反锁,不吃饭不上学。自然而然学习一落千丈,学校老师多次打来电话。对此,家长加大监督管教孩子,甚至还动手打过,除了冲突加剧,孩子仍然没有改变,甚至越来越严重。身为家长看到独生子这样子,深感心碎、心痛。

"叛逆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需求独立、自主、自由,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表现出厌学、早恋,做事拖延、叛逆不听话、顶嘴冲撞、爱玩游戏、QQ聊天、学习成绩一般、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态度等问题。心情不好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就来一句"我烦着呢"。

家长如何教育一个初中叛逆的孩子(初中孩子身处重要叛逆期)(1)

探究影响因素

1.从身体上来看。青春期的孩子身体进一步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追求独立、自主。

2.从心理发展来看。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当他们在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变得矛盾和烦躁。这样,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孩子开始体验更多样的情绪。女孩会变得内向并感受到自我怀疑、抑郁等情绪;男孩会感受到暴躁和愤怒。

孩子的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很明显的是他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强;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可能与同伴做一些他们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爆脏话,这些行为对孩子来说,体验成人的感觉,体现他们妄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3.从教育方式来看。为树立家长的权威,教育中家长采取高压政策,对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同、不听家长话的时候,就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否则就开骂、讽刺挖苦。打骂是一种手段,但不是任何时候都管用。这样做实际上漠视孩子真正的需求,无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如果父母不能正面引导,那么孩子很容易养成性格偏激等坏毛病。

4.从家庭氛围来看。身处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更容易叛逆。父母言行不一,说出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只会招来孩子的不满,自然孩子就不听从大人的话。父母关系紧张,婆媳不和,经常吵架,孩子要么厌恶父母的行为,要么想方设法逃避窒息的环境,在孩子面前父母不是榜样,孩子只会逐渐远离。

家长如何教育一个初中叛逆的孩子(初中孩子身处重要叛逆期)(2)

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生理进一步发育成熟、认知能力大幅提高。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看,叛逆是孩子生理逐渐成熟和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综合体现,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表现。叛逆期是孩子探索自我的一个过程,并不完全是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重要的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1.从思想上认识到叛逆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甚至学了一些坏毛病,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家长管教的挑战,而要认识到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过程的表现。如果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会尊重孩子,亲子关系就会缓和。家长对孩子的不守规矩、不服管教不要盲目否定,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多给予点赞。如果孩子与家长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孩子的叛逆就会大大减轻。

2.从亲子关系上转换角色。首先,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需要及时转换自己的教育管理角色,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再者,建立以孩子为主导、父母辅导的关系,和孩子做朋友,仔细聆听孩子的倾诉和要求,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和孩子达成有效的沟通,适时的给予引导和纠正。

3.从行动上调整管教方式。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适时调整。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给出选择等方式引导;通过讲道理、正面教育和肯定的方式加以引导和鼓励。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能再单纯停留于严格教育管理,更不能放任自由、不管不问,而更多的是倾注精力陪伴和引导。研究表明,用低声细语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获得好的效果。

本期话题是:初中孩子身处重要叛逆期,家长如何应对,关系孩子的心理成长

我是安馨,常来聊心。

拥有健康心态 拥抱快乐人生

欢迎点右上角关注

感谢左下角点赞、右下角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