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到高家屲的时候,听高老头介绍壳子棍,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即“要进高家门,撒手第一层”,老人说撒手棍是壳子棍开门的第一棍。蔡智忠教授在《壳子棍法研究》中亦是把这一棍法列为第一棍,并附上拳谚“学会六十六壳子,棍棍都由撒手起”。而在西北的棍法中,这种单手出击的技术比较少见,和程冲斗“五十五图”中的“高搭手”相近。在卢师传授的天启棍中,亦有单手抡击的技术,但还是极为少见,或者说“仅此一棍”。
在“五十五图”中,程冲斗对“高搭手”作如下阐述,可谓精辟:
搭手单提,均是哄手,后手接跟,劈拿皆有。
此中,一个“哄”字可谓耐人寻味,体现了棍法实战中的“哄使虚趁”,属于战术层面的东西,当然在实际的较技中,无论单手还是随之而来的双手或换手,皆是古人在棍法上的独到智慧。
而“撒”却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
在唐顺之的“峨嵋道人拳歌”中有一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请注意此处唐先生用了一个“撒”字,可谓形象而传神,显然这个“撒”字的意思超越了“挥”或“发”,还有一般意义上的“冲拳”,而带有了周身力量的贯通还有手法的密集多变,深不可测,似有戚继光所言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这时候的“撒”自然是毫无预兆,或者说没有固定的套式,而是精熟之后的随心所欲,任意而发。
且看《水浒传》里林冲和洪教头比武那一段:
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底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撒了棒,扑地倒了。
此处的“撒”却非出击,而是一种脱手,是洪教头受到林冲击打之后的一种失控状态,而“撒”字亦是别有妙意。
疯魔棍歌诀中亦有关于“撒”的描述:
手中撒开无情棍,
棍夕招人一命亡。
因此我个人觉得“撒”是一个极富深意和神意的词,被历来的武艺家所运用,在表达技法时不仅是一种雷霆万钧的出击,更带有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和随心而发的自如。从字面意思而言,“撒”有“尽力施展和展示”的意思,而在武艺上并非是“用尽全力”,而带有几分“一挥而就”,“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秘。
而要做到“精熟”以至“神化”,才能做到“撒”的应心,自如,则是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单看壳子棍的第一棍“撒手棍”,平淡无奇,如疯魔棍的“五虎拦”,在吴殳眼里亦是寻常棍法,但经过“久久致工”之后,“少林诸法,亦甚畏之”。在高老头和孙子高晓东展示的“撒手棍”里,亦是如此,简洁而朴实,但老人说这是壳子棍入门的功夫,需要每天成千上万次地练习,才能做到“撒手”时一触即发。所以壳子棍把“撒手”放在第一层,也是筑基的功夫。和天启棍里“棍棍不离二回头”一样,则是把“二回头”作为最基本的棍法。
回到“撒”字,还是唐顺之运用的极为精妙,一个“撒”字瞬间体现了那位“峨眉道人”的刚柔相济,卓然不群,武艺绝伦,恣意挥洒,收放随心,而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令人神耸不已。
不禁拍案叫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