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小郑的儿子今年8岁,学习成绩很差,容易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喜欢和别人说话,也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每次搅得其他同学没有办法好好听课老师罚他几次,也没有啥效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该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该怎么办

邻居小郑的儿子今年8岁,学习成绩很差,容易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喜欢和别人说话,也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每次搅得其他同学没有办法好好听课。老师罚他几次,也没有啥效果。

为此老师打过好几次电话,希望父母多管教自己的儿子。可是小郑打也打过了,骂也了,丝毫没有用。

其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总是埋怨孩子学习成绩差,经常因为孩子不好好听课去责骂他,甚至有时候拳脚相加,却始终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无法集中注意力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哪些吧。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原因

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所以自制力很差,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

心理实验研究显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与年龄成正比。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维持在特定的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的现象,相反如果孩子的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则注意力不集中。

2.父母原因

父母对孩子过于宠溺,让孩子养成随心所欲的性格,导致孩子在上课期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尤其喜欢东张西望,无法集中注意力。

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容易使孩子在课堂上情绪不稳定,心绪不宁,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

父母经常批评和责骂孩子,如果孩子成绩分数不理想时,父母就会批评或者责骂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或者消极情绪,最终不肯好好学习。

3.睡眠原因

美国睡眠协会报道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睡眠不足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任务需要花更多时间.这些影响会逐渐加重,而且不能通过周末睡懒觉得到完全改善。

特别是有的孩子经常写作业要写到晚上11点才睡觉,其实这样是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的,继而导致孩子在上课期间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

4.对学习不感兴趣

有的孩子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枯涩难懂。所以在上课期间总是走神,沉浸在白日梦中而忘记眼前的学习,也就是说注意力根本没有集中在学习上。

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1.学习成绩差

有调查研究显示:75%的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学习做事经常走神、东张西望,是缺乏注意力的孩子的通病,最终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俗话说:“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如果没有它,知识的光芒就照射不进来。”这句话说得很贴切,如果孩子在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老是东张西望,必然会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造成知识的疏漏,继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2.做事半途而废

比如有一次让我小侄女帮我拿毛巾,结果他跑到客厅的时候,被动画片吸引力,看了半个小时的动画片,等动画片结束了才跑到我面前,问:“姑姑,你刚刚要我拿什么东西,我忘记了。”

我当时气得牙痒痒,后来一想她年纪这么小也就释然了。所以当时就跟她说:“你刚才注意力不集中,下次不可以这样,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不能半途而废。”

3.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跟一个人说话,他根本就不看你,也不认真听你说话,甚至在你说话的时候,她的注意力却在别人身上或者观看电视剧,试问你还有勇气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吗?

我表弟媳妇就是这样的人,有一次我跟她视频聊天,想看她宝宝长啥样子,结果我还没有说两句话,她就跟旁边的人说话去了,一点都不管我是否还在跟她视频聊天,当时气死我了。

所以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说话的内容,否则会影响人际关系。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力是我们心灵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马克思也说过:“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呢?

1.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195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场实验: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放了两只人造母猴,一只是用金属做的母猴,另外一只是盖上一层柔软的毛巾的“布母猴”。

工作人员在金属母猴的胸前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而布母猴没有。实验结果发现:小猴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金属母猴”那里喝奶水,而其他时间都是呆在“布母猴”身边。

研究证明:儿童对吃什么不是很在意,他们更在乎的是精神上的安慰,也就是安全感。如果儿童对外界的环境感到紧张或者不安,那么孩子就无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学习了。

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要每个星期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只有孩子在情感上得到依靠,他才会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2.让孩子爱上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注意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而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决定孩子阅读技能的决定性因素。”他反复强调:“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所以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身修养,教孩子爱上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因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处理信息的复杂心理过程,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同时也是在训练注意力。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训学斋戒》中提到过:“余常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意思就是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不在读书之上,那么眼睛自然也就看不仔细,思想也就无法集中了,这样一来,读书也就只是随随便便诵读罢了,什么都记不住,就算记住了也不难长久。所以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只要思想集中了,眼睛、嘴巴当然也能各司其职了。

3.利用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1992年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时间管理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把任务分成几部分,让孩子每完成一部分后,就休息几分钟。通过这种方式让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同时精神也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和放松。

比如孩子在玩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定时器,每次定时器响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因为孩子在玩的时候,会很容易忘记时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

所以家长可以利用这种番茄工作法来说服孩子集中注意力,让他们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效率就更高。

4.用故事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在《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中说过:研究证明,3岁的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9分钟,之后逐年递增,6岁能够维持16分钟。如果在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培训,孩子长大后就能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

所以当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向孩子提问,让孩子带着问题听故事。比如:“下雨了,小鱼怎么从水面露出身体来?蚂蚁为什么要在下雨的时候搬家呢?”

久而久之,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回答问题,不仅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结语: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帮助孩子打开属于“注意力”的心灵之窗,让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孩子的大脑,并激活他的思维能力,使他对学习保持高度的关注度,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