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一个偏安南方的政权来说南京是最好的选择,不论是孙吴政权还是东晋和南朝。但是有一个王朝例外那就是南宋,南宋名义上的首都是开封但是实际上南宋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杭州。
那么作为一个偏安江南的政权南宋为何放弃历史悠久的南京而选择杭州呢?在南宋关于建都有以下观点比如西安,襄阳,建康等。
临安复原图
前段时间有文章指出南宋建都临安的原因认为是南京容易遭到攻击杭州方便撤退并且杭州有利于控制南方经济,但是写的非常简略。
所以本文重新梳理一下南宋为什么会选择临安?
前段时间江淮地区的大雪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南方多处地区遭受雪灾。一些地方的车站甚至被雪压塌。自从2008年大雪后南方地区又一次迎来了冰雪天气。
雪中的江南水乡
虽然这次带来的后果没有08年时严重但是在古代常年无雪的暖湿地区突然下雪可不是啥小事,往大了说不仅会影响当地农业还会影响地缘格局。比如北宋开封保卫战的突然降温就是得守军遭到重创,除此以外最典型的还是南宋都城的选择。
当时北宋都城开封被攻破后虽然女真人撤出开封,但是当时开封失去昔日的繁华,本身无险可守暴露在女真军队的兵锋之下。所以当时的名臣李纲提议迁都:以关中为上,南阳次之,建康为下。但是这三个方案都落选了。难道真是宋高宗软弱无远见吗?
赵构画像
虽然关中地区曾经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在7世纪中后期的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雪无冰。开元末年,唐玄宗曾经下旨把吃过的柑桔籽种于宫中。这批柑桔树于天宝十年秋结果,其品味之佳与四川江陵所产柑桔一样。说明当时关中还是个相对温暖的环境,虽然关中还是需要大量的粮食输送但是考虑到关中居住大量贵族商户以及驻军等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到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在一首咏杏花诗中写道:"关中幸无梅,赖尔充鼎和"意指杏花充为北方之花王。因为梅树只能耐-14℃的低温橘树耐低温性更差。说明当时的关中地区气候变得非常寒冷经济条件也变差,加上关中的漕运条件不如中原地区使得关中告别中国的政治中心。
当时南宋面临北方大部分领土沦陷尤其是太原沦陷导致关中收到威胁同时也会收到西夏的夹击。而且关中与江南地区沟通不便加上上文所说的自然被排除了。
那么南阳与襄樊呢?当时也有人主张建都襄阳或者武昌,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主战派和西军武将比如张浚。但是这个方案也被排除了。
在北宋政和元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通行车马。如果在零度以下结冰完全可能但是这里提到了可行车马那说明冰层并不薄。如果一般的小河结冰到不算啥但是这可是太湖,太湖都结冰了那么比太湖更往北更处于内陆地区的江汉一带呢?从地理位置上说襄樊地区直接面对女真兵锋,在失去汉江带来的防御加成的襄阳更适合进攻而不是防守。同时失去襄樊情况下武昌也在劫难逃。宋朝文臣还认为一旦以荆襄为中心那很容易失去江东地区得不偿失所以这个也被排除掉了?
最后就剩下南京了和杭州了这俩选项了。开始的时候倾向于南京的。毕竟南京六朝古都,城池宫殿改造很容易。一开始也确实准备以南京为都城:
进入建康城(今江苏南京),守臣陈邦光、户部尚书李梲迎降。然后不久攻克临安宋高宗被迫一路难逃最终完颜宗弼(金兀术)完成搜山检海。
金军南下图
江淮地区
所以在淮河防御被严重削弱的情况下,南京也不保险了,在南宋初年苏州一带到了冬季还经常需要破冰航行。综上所述南京最后只能变成陪都,作为南宋王朝立志恢复中原的象征性都城。
最后在关中,荆襄。南京都不保险的情况下南宋最终选择了临安。虽然宋高宗一度居住在越州(绍兴)但是因为漕运不便迁回临安(杭州)。相对于南京来说杭州拥有浙江丘陵和钱塘守护相对于破坏严重的南京临安的破坏要小一些。同时杭州景色优美之前有不少北方人定居杭州只把杭州当汴州也不是随便说的。读者可以仔细看宫殿位置离码头非常近。非常容易出海即使在遇到女真秋季南侵至少可以再拖延至雨季迫使女真人退兵,完颜宗弼那次搜山检海完成以后在三月撤兵被北返。除了后方空虚被抗金武装袭扰外南方的雨季也来了天气也转热了。
南宋临安图
当然这只是一个表层原因,更深层原因还是宋军战斗力低下投降派掣肘。从那些战例来看南宋军队要么激烈抵抗的前提下得不到支援。要么学习他们的皇帝一路南逃。完颜宗弼在路过杭州北边的独松关时都说"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关,吾岂得渡哉"。要知道独松关地形不是一般的险峻,但是还是没起到作用。所以气候变化更多的是一个诱因而不是主因。而南宋里临安城皇宫不远处就是码头这码头是干涉么用的你懂的。
独松关周边
参考资料
[1]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布雷特· 辛斯基著
[2]南宋定都临安原因初探 林正秋
[3]也论南宋定都临安 申小红 - 《船山学刊》 - 2011
[4]南宋与金战争中的环境影响力——以淮南地区为例 刘缙 康蕾《宋史究论丛》 , 2015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