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腰牌“如朕亲临”四个大字一出,就算是“狂妄”居士朱高燧,也得被瞬间制服,连汉王也不敢忤逆。可以说朱高燧的一生,都在不断妥协中度过,也正是因为他的“怂”,保了自己子孙10代的富贵与荣耀。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1)

朱棣的鸡贼三儿子

朱棣的三个儿子,老大朱高炽看似温和实则掌控全局;老二朱高煦,整日喊打喊杀,村里的狗都看出他有谋反之心;相反这个老三,能屈能伸贼听话,看似不温不火,实则一肚子坏水。朱高燧不仅把老二当枪使,还让老大数次被朱棣教训,结果愣是谁也没看出来,朱高燧的城府极深。

有句俗话叫人小鬼大,用来形容朱高燧最合适。因朱棣第四子朱高燨年幼早夭,所以朱高燧成了朱棣最在世最小的儿子。他自幼聪明伶俐,能察言观色,又因其相貌酷似燕王妃,也就是朱棣的徐皇后徐妙云,所以颇得燕王夫妇偏爱。但是很遗憾的是,朱高燧查不到受封郡王的资料,这不符合常理。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2)

那是因为燕王已经起兵“靖难”,朝廷自然不可能再册封燕藩宗子。所以,朱高燧一直都没有爵位。所以说亲爹造反成功,朱高燧“痛失”郡王之位,喜提赵王名额,这实在是太遗憾了!晋级之路还未完成,按照顺位,朱高燧上面不仅有等待继承皇位的大哥朱高炽,还有一位野心勃勃的二哥朱高煦

这时候朱高燧没点反应也说不过去,当个气氛组也是好的。等实践过后朱高燧才发现,造反的路前方简直是死路一条,便也就躺平任由他们闹去了。总之朱棣的储位之争这十几年,朱高燧一直“躺”得很爽,闲来无事就是帮朱棣,挑拨挑拨大哥二哥的关系,帮他们历练提高。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3)

朱棣虽说从来没考虑过让朱高燧当太子,但是对他还是很不错的。有一次朱棣回京遇刺,虽说人没事,但是走个流程也得拿朱高燧这个北镇抚司司长,相当于今天的巡警大队长问问话。朱棣让人把朱高燧和太子朱高炽叫进宫里,太子朱高炽一进宫,便看到跪在地上的朱高燧瑟瑟发抖。

朱瞻基败给叔叔们

朱高燧得以全身而退,惠及家族,比他那个一根筋的二哥,可算是强过万倍。当初就在朱高燧以为会跟朱高煦一样,在铜炉中被烧死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朱瞻基的使者: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消除了他的忧虑。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4)

得知皇帝的意思后,朱高燧终于是一块石头落了地,之前的小心收敛和藏拙,终于是得到了回报。但是回想起来,还是后怕。为了彻底消除侄子的猜忌,于是赵王主动上奏,将仅存的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等赵藩护卫统统上交朝廷,以后就做个安乐王就好。

据载,除了缕缕帮朱高煦对抗太子朱瞻基外,朱高燧还经常帮朱高燧牵线搭桥。好在朱高燧还是比其朱高煦更有自知之明,经过这两件事后,行为有所收敛,但仍被朱瞻基集团的属官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5)

作为朱棣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燧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惹人注意。也有人说他能文能武,但是架不住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实在太过耀眼。自然地,在永乐这一朝,所有人都很难去注意到朱高燧,是个十足的“透明人”。

虽然平时朱棣没什么事情找他,但是朱高燧也很会给自己找存在感,那就是不停挑拨大哥二哥的关系,时不时想着能不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其实想想也颇为心酸,朱高燧的母亲徐皇后,在他1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失去了母亲的偏护,让朱高燧备受打击。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6)

徐皇后死后,朱高煦和朱高燧便开始了他们的小动作。朱高煦仗着朱棣对他的宠爱,多次公然挑衅太子,还增加了自己手中的兵力,而这一切,朱棣全都知道,但他却并没有阻止。朱高燧见朱高煦如此高调行事,都没有被问责,于是他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

三儿子一个比一个怂

面对朱瞻基称帝一事,越来越懂得明哲保身的朱高燧,表示衷心的祝贺与支持。朱瞻基登基之后自然也没有亏待两个叔叔,对他们增加食邑和待遇,朱高燧对朱瞻基的这些行为相当感动,变得更加低调了一些。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7)

很明显朱高煦没有朱棣的雄才大略和运气,朱瞻基也不是政治小白朱允炆,朱瞻基得知朱高煦造反之后,就带领大军御驾亲征,不到两个月,朱高煦的造反就被平定了。起初,朱瞻基对两个叔叔也是以德报怨,并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兄弟之间有异心就赶尽杀绝,他对两个叔叔足够的宽容,所以即使朱高燧不喜欢这个大侄子,也不得不认同他的能力。

而被朱高炽教育长大的宣宗朱瞻基,对待自己的叔叔也颇为仁和。可以说,在朱高燧作死的道路上,一直有朱高炽这个哥哥在帮他兜底。正是因为朱高炽的仁慈之心,使得朱高燧能够屡次脱险。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8)

按照《明史》的记载,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出生于凤阳;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孕于凤阳,生于北平;朱高燧则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出生时,他的大哥已经6岁,二哥4岁。史载:朱高燧终日侍徐皇后侧,不敢逾越,惟聆母后教训。当大哥二哥从南京学成归来后,分走了不少燕王和燕王妃的宠爱,也让朱高燧有些打击。

但是自从朱棣对朱高煦“另眼相看”之后,朱高燧再看大哥二哥,恐怕就不觉得他俩是亲密无间,更多的可能是表面和平了。但是朱高燧比朱高煦聪明的一点,那就是识时务为俊杰。朱瞻基将分封的诏书递给他后,朱高燧也是一点就透他便明白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地做藩王,侄儿子定会善待自己的。因此赵王的位置也得以世袭罔替传至明末,总共经历了11代。

明朝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是怎样死的(朱棣的三个儿子)(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