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本轮债市大跌市场应反思三点教训】财联社11月18日电,债市调整持续近一周之后,在央行连续两日公开市场放量的支撑之下,17日债基和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开始出现显著放缓的势头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之后,理财产品破净或收益回撤已不是第一次,为何此次影响如此之大?笔者认为,市场和机构有三点教训需要复盘和反思首先,本轮债市的调整转向有迹可循,并非完全突然10月下旬资金利率既已开始逐步回升,但期间机构错失逐步减仓的机会这与市场普遍“沉迷”于年初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失去对政策的敏感性不无关系其次,规模化考核和收益率考核也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果断操作10月中旬有的机构其实已意识到风险苗头,但出于年底维持一定考核规模的动机,基金经理不太愿意主动和迅速减仓最后,理财子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其主动管理能力的不匹配也放大了市场踩踏如果其主动管理能力跟不上,“更大规模—更多委外资金—更强反馈链条”的循环恐怕将难以根除(评论员 梁柯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债市大跌为何收益率上升 本轮债市大跌市场应反思三点教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债市大跌为何收益率上升 本轮债市大跌市场应反思三点教训

债市大跌为何收益率上升 本轮债市大跌市场应反思三点教训

【财联社时评:本轮债市大跌市场应反思三点教训】财联社11月18日电,债市调整持续近一周之后,在央行连续两日公开市场放量的支撑之下,17日债基和理财产品的净值回撤开始出现显著放缓的势头。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之后,理财产品破净或收益回撤已不是第一次,为何此次影响如此之大?笔者认为,市场和机构有三点教训需要复盘和反思。首先,本轮债市的调整转向有迹可循,并非完全突然。10月下旬资金利率既已开始逐步回升,但期间机构错失逐步减仓的机会。这与市场普遍“沉迷”于年初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失去对政策的敏感性不无关系。其次,规模化考核和收益率考核也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果断操作。10月中旬有的机构其实已意识到风险苗头,但出于年底维持一定考核规模的动机,基金经理不太愿意主动和迅速减仓。最后,理财子规模的迅速扩张与其主动管理能力的不匹配也放大了市场踩踏。如果其主动管理能力跟不上,“更大规模—更多委外资金—更强反馈链条”的循环恐怕将难以根除。(评论员 梁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