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用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盲盒,似乎再贴切不过。随着市场上各种盲盒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购买盲盒的人又持何种心态?对此,专家建议,在享受拆盲盒乐趣的同时,应保持理性,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切莫盲目跟风。
市场上的盲盒产品越来越多,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并乐此不疲。 何定坚绘
别沉迷
一定要适可而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晓颖认为,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购买盲盒,是因为盲盒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拆盲盒的喜悦与刺激。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要沉迷,不要过度消费。如果以盈利为目的购买盲盒,期待抽到稀有的款式从而赚到一大笔钱,就属于赌博性质,容易让人上瘾。
但盲盒又是一种当下流行的营销模式,不可能视而不见。刘晓颖认为,抽盲盒其实很像20年前方便面厂家提供的卡片,或是酸梅粉里集《西游记》人物小勺一样,单纯地集齐成套,并与同学朋友相互讨论分享,这或许不会造成危害,但要适而可止。
刘晓颖提醒,消费者一旦在购买盲盒时发现自己越买越多,不买就难受,就要及时终止这种行为。
好创意还要有好商品
深圳航空推出的机票盲盒产品售价为500元,含税包往返,而且还支持打开多次。这样的机票盲盒赚钱吗?对此,深圳航空回应称,他们推出这类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通过活动来推广品牌,宣传口碑,从而进一步扩展市场。
南宁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一家电商平台购买了价值19.9元的零食盲盒,但盲盒寄到时并不是惊喜而是惊吓:里面的40包小零食都是不知名的小厂生产的,味道也不太好。此外,罗女士曾在南宁一家女装店花1元换购盲盒,打开却发现是两双日式短袜,袜子只穿一次就破洞了,疑为库存尾货。
广西营销专家、南宁学院副教授覃杨认为,在服务经济时代,各种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的营销创意越来越多,盲盒就满足了90后、00后消费者的需求。盲盒的不确定性以及给人带来的刺激性快乐,会加强人的重复决策,带来复购效果。从这点来看,盲盒和颇为相似,都有博弈运气的成分。
覃杨说,盲盒概念的起源是来自日本的福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而在国内火爆起来是2019年。盲盒的火爆,正是对营销心理学的最佳应用,准确利用了消费者的猎奇心态和赌徒心理,让消费者充分享受抽盲盒的快感。商家还会不断推出新系列,刺激消费者的收集欲望。
覃杨认为,这确实是具有创新性的销售模式,但并不代表盲盒就是好的产品。商家不应该将清库存的尾货、“鸡肋”放进盲盒,而是应该使用真正有寓意、品质达标的商品,这样才可持续。如果盲盒能给消费者很好的心理预期,且产品确实物有所值,再加上相应的服务售后,就有机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不少盲盒产品是成系列的,集齐一套并不便宜。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苏华摄
想保值升值?
当心被套路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盲盒产品大都是成系列的,一个系列10~12只,单只通常为50~80元,也有近百元的,凑齐一个不包含隐藏款的系列,大约花费1000元。这样的消费,对于一些学生群体来说不低。
90后盲盒爱好者骆女士对记者表示,按盲盒最低价计算,如果每月花1000元,这种购买能力在圈子里只能算中下游水平。如果特别爱收集盲盒,“端盒”是肯定的了。端盒,就是直接购买一整套盲盒,这样能一次性集齐常规款,还能提升抽中隐藏款的概率——这样的玩法,十分烧钱。以泡泡玛特(一款潮流玩具)为例,12个盲盒构成一套盲盒产品,12套盲盒产品才构成一箱盲盒,即一箱盲盒由144个盲盒构成,若以59元/个计算,购买一箱需要花费8496元。
记者了解到,炒作是当下盲盒经济的一大特点。大部分盲盒系列都有隐藏款,抽中隐藏款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对于想要集齐系列玩偶的粉丝来说,需要花费更多钱。盲盒的隐藏款也催生了庞大的二手市场。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每月都有大量的闲置盲盒发布,而热门款、隐藏款等盲盒的转手价格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例如,泡泡玛特潘神系列的圣诞隐藏款,在闲鱼上的价格超过2000元,比其59元的原售价上涨了30多倍。
业内人士介绍,盲盒经济的受众,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较低。若一味地投入金钱去购买盲盒,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价购买盲盒玩偶,本想着保值升值,但最终却可能成为被收割、套路的对象。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一些衣服、饰品类的“福袋”,虽然价格比较低,但是也要看里面的东西自己是否需要,不要花钱买回来却没用处,要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