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条雄伟壮丽而又富饶的大河,它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在它的流域中,虽然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四亿多亩,可粮食产量却占全国的40%以上,此外,还蕴藏着无数的自然资源,这就是长江。

唐代初期,长江下游一带,即所谓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到了安史之乱时,黄河流域战争频繁,大量人口南逃避乱。因此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原来繁华富庶的陕西、河南一带,人口非常稀少,荒凉不堪。而江南却没有直接遭受战乱的影响,同时人口激增,如长江边上的武昌,户口在两年内增加了三部。实际上,唐朝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已主要依靠江南了。

关于长江三峡的古诗词名句(唐诗中的诗意长江)(1)

长江夜景

初唐诗人张若虚,流传下来的诗仅有2首,其中一首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是被历代人们广泛传诵的名作,诗中描绘了长江月夜那优美而又带有梦幻意味的景色。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以前就有的乐府诗题,据说是陈朝亡国之君陈后主所创立。不过陈后主所写的诗早已失传了,推测主要是供宫廷饮宴时助兴所唱的歌曲。上面这首《春江花月夜》,与为宫廷享乐而写的宫体诗大不相同。

由渝州(今重庆市)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忠州(今四川忠县)、万州(今四川万县)可达夔州(今四川奉节)。由此再往东,即进入景色绮丽的长江三峡。

三峡由夔州的白帝城开始,至峡州(今湖北宜昌)的南津关结束,全长约200公里。长江在此切过陡峻的巫山山脉,在悬崖绝壁中奔驰而过,形成很多的急流险滩,是名副其实的峡谷,两岸峭壁和山峰高为500-1000多米,而江面最窄处却不足100米,因此水流湍急,最大流速可达30公里/小时。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诗人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涉嫌叛逆获罪。次年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在赴流放地途中到达白帝城,因册立太子及天下大旱而宣布大赦,李白也在赦免之内。

关于长江三峡的古诗词名句(唐诗中的诗意长江)(2)

白帝城

李白遇大赦后,心情比较愉快,他于乾元二年三月从白帝城出发,乘船经三峡东下,大约就在此次旅途中,写下了千古传诵,被赞誉为神品的七绝《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早告别高在云端的白帝城,晚上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听着两岸不停的猿啼声,轻快的船儿不知不觉已越过万重山峦。

从白帝城到江陵,古代传说有1200里,船顺水而下迅疾如风,朝发白底,暮至江陵。实际上白帝城距江陵只有300多公里,但是古代的木船走得多快,一天也到不了。

三峡的猿啼声,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非常著名。在距今约1500年前的北魏时,科学家郦道元就在他的《水经注.江水》记载了三峡的猿啼声,在唐代诗歌中,更为常见。

从气候上看,三峡地区在1000多年以前的唐代,不可能生存有猿类。古代人是猿猴不分,应为猴啼,现代由于森林消失,长江三峡两岸连猴子也见不到了。乘船过三峡的诗人们听见猴啼后,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别离思情,三峡猿啼,只能在唐代的诗歌中留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梦境。

出瞿塘峡后,长江进入一个宽大的河谷,宽处可达30公里。到今四川巫山县的大宁河口时,长江流入第二个峡谷——巫峡。位于今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出峡,全长约45公里。

在巫峡两岸,有着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他们都由石灰岩构成,挺拔陡峻,高出江面达2千米。巫山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为秀丽。自从楚国文学家宋玉在他的著作《高唐赋》中写了一段有关巫山神女的故事后,经过后人的渲染,逐步形成了动人的神话。

传说神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她早晨散云布雾,傍晚主持下雨。当时三峡所在地是没有河谷的大山,河水流不出去而泛滥成灾,同时巫山上又有一群孽龙兴妖作怪。瑶姬经过这里时,仗剑斩杀了孽龙,并且帮助大禹凿通三峡,使长江水得以顺利流出。最后,她自己化为神女峰,为来往的船只导航。

关于长江三峡的古诗词名句(唐诗中的诗意长江)(3)

巫山神女峰

巫峡的绮丽风光和神话传说,激发了唐代诗人的灵感,写下了大量咏唱的诗篇,可也有些诗人,觉得巫峡虽美却难写,而看了前人一些成功的作品更使自己难以下笔,于是过三峡而不作。白居易曾对人说:‘诗人刘禹锡,在白帝城当了三年的地方官,想在这里写一首诗,可又胆怯而没敢写。到他调动经过这里时,将历来人们题的诗1000多首全部涂去,因为都太没意思,只留下四首。这四首都是绝唱,我在这里怎么再敢写诗呢”!

其实,刘禹锡在夔州做了三年刺史,在这期间写作的著名诗歌有《蜀先主苗》、《观八阵图》、《竹枝词》、《浪淘沙词》等。

巫山神女庙 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译文】你看巫山十二峰郁郁苍苍,林木茂密。神女峰亭亭玉立,多么的秀美俏丽。晨雾忽然消散,犹如卷起了神秘的帷幔,山花将要凋谢,好似艳妆半残的美丽姑娘。在那星光灿烂,银汉分明的夜晚,遥遥传来神女衣上玉佩的清脆叮当响,她行云布雨归去,留下了漫天的芳香。她这九天上的神仙,为何要到人间来找楚襄王交好呢?

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十四岁时,离开他长大的蜀地,乘船沿长江东下,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度过了十几年的漫游生活。李白在船出三峡后,写下了下面这首五律。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出蜀远行,船向荆门山之外驶去,准备到古楚国故地(今湖北,湖南一带)游览。三峡绮丽的群山延续到荆门,已变成平坦的郊原。浩荡的长江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平野。月影映入江中,好像空中飞下的明镜;江上涌起了变幻的云彩,犹如不可捉摸的海市蜃楼。从我故乡流来的长江水啊!不远万里一直送着我的小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