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边缘地貌是大陆至大洋底的过渡地带。由陆向洋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组成。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地球的每个板块都无时无刻在运动,所以大洋之间的边缘略不相同。

全球海底地貌三维(海底构造之大陆边缘地貌)(1)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部分。构造上属陆壳性质。地形平坦,平坡度只有0.1左右。其范围由海岸线向外,至坡度明显增大的转折处为止。这里有来自陆地的大量碎屑物质往往掩埋了大陆边缘的许多构造地貌特征,平均水深为130m、一般以200m等深线作为大陆架的界线。平均宽度只有70km,但在稳定的大陆边缘,宽度较大,可达数首至上千公里;但在构造活动的大陆边缘,宽度就很窄,甚至几乎没有。如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东缘的秘鲁一智利海沟组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宽不超过100km。安第斯山脉的陡峻山坡与秘鲁一智利海沟的内侧谷壁直接连接,高差达10000m以上,大陆架和海岸平原非常狭窄。

全球海底地貌三维(海底构造之大陆边缘地貌)(2)

大陆坡是连接大陆架与洋底的海底大斜坡,下界水深在2500m左右。这个深度是陆壳向洋壳转变的起点。大陆坡的平均宽度为20~40km。具有花岗岩质岩石组成的大陆地块边缘的地貌特征。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在稳定大陆边缘的大陆坡坡度小而宽度较大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坡坡度大而宽度小。

全球海底地貌三维(海底构造之大陆边缘地貌)(3)

大陆隆又称为大陆裙,位于大陆坡与洋底之间的一种大型扇形地堆积。广泛被海底峡谷所分割,并往往在坡麓堆积成深海扇形地,没有活火山,也极少地震活动,反映了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当平静的特点。但在中、新生代沉积下面的基底往往具有复杂的断块构造,表明这里过去曾经有过强烈构造。这区域水深在200-5000m之间,上部覆在大陆坡的坡麓上,下部覆盖在洋底的边缘,宽度600~1000km,堆积厚度一般为数公里、大陆隆在大西洋两侧最发育,印度洋次之,太平洋最差。

全球海底地貌三维(海底构造之大陆边缘地貌)(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陆边缘的资源也在不断的为人类提供着更多的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