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斌 杨菊萍 张花丽2015年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在全省16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组织实施世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实现示范项目(简称“世行项目”),通过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探索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自然条件严酷,产业基础薄弱,为克服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和外生参与意愿低落等问题,快速形成产业规模,实现精准脱贫,在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和陇西县世行项目办公室(简称“项目办”)指导下,采取“党建 ”模式组建农民合作社(简称“项目合作社”),发展香菇产业,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为项目区脱贫攻坚和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1年底,陇西县组建的8家项目合作社辐射全县12个乡镇,带动成员2223户,其中脱贫户2190户,提供400多个就业机会,累计分红85.19万元,实现务工收入831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陇西县农村脱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陇西县农村脱贫(甘肃定西市陇西县)

陇西县农村脱贫

作者:曹斌 杨菊萍 张花丽

2015年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在全省16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组织实施世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实现示范项目(简称“世行项目”),通过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探索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模式。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自然条件严酷,产业基础薄弱,为克服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和外生参与意愿低落等问题,快速形成产业规模,实现精准脱贫,在甘肃省乡村振兴局和陇西县世行项目办公室(简称“项目办”)指导下,采取“党建 ”模式组建农民合作社(简称“项目合作社”),发展香菇产业,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为项目区脱贫攻坚和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1年底,陇西县组建的8家项目合作社辐射全县12个乡镇,带动成员2223户,其中脱贫户2190户,提供400多个就业机会,累计分红85.19万元,实现务工收入831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创新合作社带动模式。陇西县针对当地资源禀赋匮乏、工商企业不愿下乡、农村缺乏人才等实际情况,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党建 ”模式,由村级党组织领办项目合作社,村支书或支部委员担任理事长和理事,党员带头参与运营管理,发挥党员思想觉悟高、号召力强的优势,提升了项目合作社管理能力。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陇西县认识到虽然有世行项目贷款资金支持,但是在香菇产业发展初期,大多数群众缺技术、不了解行情,对参与发展香菇产业存在一些疑虑。县项目办重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率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香菇种植知识,主动承包香菇种植大棚,承担产业发展初期的经营风险。等党员学会种植技术并且技术相对成熟后,再吸引脱贫户加入合作社。菜子镇牟河村富民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围绕促进成员增收,一方面在香菇菌棒生产环节,将20名年轻优秀、有发展意愿的党员聚集到产业支部,设立3个党员先锋岗,负责香菇菌棒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设立5个党员示范岗,负责菌棒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设立12个党员责任岗,负责帮助脱贫户掌握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在香菇种植环节,推行1户党员示范户带动5户脱贫户发展的“1 5”责任区管理机制,发挥了党员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截至2021年底,参与8家项目合作社运营管理的党员达158名。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示范之下,村民积极申请加入合作社,迅速扩大了香菇产业规模。

三是规范合作社运营机制。项目合作社的理事会与村委会高度重合,基本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管理制度上也基本延用村委会管理模式,合作社重大决议基本都要通过党支部批准,并且向村民公示,程序规范透明,受到成员农户好评。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项目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成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了一户三表四制度,安装使用专业财务管理软件,聘请专业会计处理合作社财务,确保资金安全和规范运营。目前,8家项目合作社之中已有3家成为县级示范社、1家成为市级示范社,1家正在申报省级示范社,另外,还有部分项目合作社理事长获得了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县管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四是夯实合作社资金基础。项目合作社在村委会的背书下,信息收集能力更强,公信力更高,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容易。8家项目合作社累计吸收世行项目资金4621.06万元,同时积极争取涉农整合、东西部协作等产业扶持资金,先后建成香菇菌棒生产线4条、养菌棚20座、出菇棚200座、办公用房7座、蓄水池3座、分包车间及烘干房7套、冷藏库3座,采购烘干机16台、菌棒140万棒、办公设备及家具8套,硬化堆料场7398平方米、生产道路7037平方米,培训管理人员520人次,为发展香菇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合理分配合作社盈余。项目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结合产业特征,加强为成员服务,合理进行收益分配。以陇西县云田镇上大道村富民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采用统一建设菌棚、统一采购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分户经营的“四统一分”管理模式,减少了成员固定资产投入和经营风险。为奖勤罚懒,合作社鼓励成员将所生产的香菇交给合作社统一销售,并且按一等菇1元/斤、二等菇0.8元/斤、三等菇0.4元/斤的标准收购,会计年度末提取10%公积金和5%公益金之后的可分配盈余,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根据交易量进行二次分红。为鼓励成员提质增效,按照“一等菇交易量×40% 二等菇交易量×20% 三等菇交易量×10% 总产量×30%”公式核算交易量,鼓励成员生产高品质香菇,极大地激发了成员积极性。

六是培养成员合作意识。项目合作社持续强化项目管理人员和合作社成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2018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管理人员和合作社成员培训800多人次。项目合作社以党员为核心,心系成员,将几乎所有支持合作社发展的世行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脱贫户,并且发放了成员证,清晰记载股权份额和股权金额,作为成员盈余分配的依据,显著提升了成员参与合作社经营的意愿。为加强监管,项目办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对8家项目合作社的财务和运营情况分别进行审计,提出意见并要求限期整改。项目合作社主动将相关信息对成员公示,增强了成员对项目合作社事务的关心程度,2021年底成员(代表)大会的成员平均出席率已超过70%。

七是防止扶贫资产流失。为防止世行项目资金等形成的扶贫资产流失,项目办要求扶贫资产归村集体所有,项目合作社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扶贫资产并获得收益,但不得随意处分、抵押和质押。一方面,村党支部对所有扶贫资产的使用严格监管;另一方面,大多数项目合作社成员也是村民,对扶贫资产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力地保障了扶贫资产的合法合理使用。

〔本文是CASS-JSPS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农业经营结构变化对农民合作社治理机制影响的中日对比研究”、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贵州省乡村振兴局联合课题“脱贫地区专业合作社实践与启示——以世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为例(GZSJ-ZX-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曹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杨菊萍,甘肃省定西市实施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张花丽,甘肃省陇西县乡村振兴局)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2年第9期

《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