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岁月里的浪漫可以灿烂成花,但生活的经历更多却是眼泪,所以,人们常常把花上的露珠儿读成悲伤。

皮定均,中将。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在军事演习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1)

7月7日前一天,皮定均还在医院住院,要做眼部手术,听说部队演习,他决定亲自前往指挥,医生拦他,没拦住。他说:“我是军区司令员,怎么能不在演习现场呢?再者,别人指挥我不放心。”7月7日当天清晨,大儿子皮国宏找到他对他说:“爸爸,让我跟你一起去吧。一是可以学习,二是我可以助你的警卫员小刘一臂之力。”显然,皮国宏在为他的安全担心。上午9时29分,伊尔-14从福州起飞,10点33分,至漳州机场,15分钟后,换乘米-8飞机去东山。11点15分,飞机失事,一声惊雷,将星陨落。

当年,失事的飞机上有几个“小插曲”:机上除了皮定均、皮国宏、一位姓李副军长,还有警卫、护士、秘书等13人,而“13”这个数字在西方是很不吉利的。另外,还有一对“换位”的恋人:警卫叫刘荣秀,河北唐山人;护士姓李,北京人,很漂亮。几天前,恋爱的两人分手了,原因是李护士爱上了军区某位领导的儿子,而军区一位领导儿子的对象又爱上了刘警卫,四个人的恋爱对象被换了位,但失事的飞机却让刘警卫和李护士又“走”到了一起。军区某位领导的儿子听到消息后,很快便和先前的女友结了婚。料理完皮司令的后事十多天后,司令部派了两个人把刘警卫骨灰送往河北唐山,但他们却在唐山遇到了7月28日大地震,双双“震亡”,又是十多天后,两人的骨灰被送往福州。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2)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的“小插曲”让人觉得很离奇、很巧合,又说不出什么来,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正是在这“天意”皮将军的妻子张烽,含泪为将军写下了这样的碑文:九死一生,将军闯过枪林弹雨,永留百世英名;人妖颠倒,亲人竟遭机毁人亡,谁解千古之谜。很明显,张烽对将军的死因提出了质疑。

张烽,原名张凤兰,1923年4月21日出生在河北省涉县一个贫民家庭。1938年在家乡参加八路军129师。她与皮将军的结合,让皮将军在艰苦岁月里的浪漫灿烂成花,而她自己则更像是花上的露。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3)

1940年,皮定均26岁,是太行军区第五分区的司令员。8月的一天,他和涉县县长郑晶华一起研究工作,门外进来一个姑娘,他的眼前一亮,但姑娘只向县长汇报工作,像是没看见他一样。“我一个大活人,她怎么就看不见呢?”姑娘走后,他问郑晶华。郑晶华说:“人家看不见你,我有什么办法呀!”他又说:“好像挺漂亮……多大了……”郑晶华笑了:“有想法你就直说嘛!”他没有不好意思:“我给你个任务怎么样,把这个姑娘给我介绍介绍,做我的老婆。”军人啊,恋爱也像打仗一样直白、直接,郑晶华接受“任务”,但很快就为他送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个姑娘不想嫁当兵的。”

人家不同意,也不能强迫,但“那个姑娘”却让皮定均难忘了起来。转眼到了1941年底,“那个姑娘”被分配到了五分区,成了一位文艺女兵。有次,皮司令给部队做报告,女兵也在下面听,皮司令在台上滔滔不绝,没有讲稿,也不喝水润润嗓子,女兵听得着了迷:“他不会是演员出身吧……事先背好了台词……这得需要多高的文化啊!”就这样,女兵开始仰视司令员了,但她并不知道司令员一直没忘她。有次,她一个人在河边洗衣服,司令员忽然走了过来:“你不怕狼吗?”她觉得这声音好温柔,说:“不怕……”司令员听到这两个字缓缓离开,但不知道为啥就觉得心情出奇地好了起来,忍不住在心里问自己:“爱情来了?好像是爱情来了……”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4)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5)

战地黄花分外香,革命年代里的爱情说来就来。1943年,叫张烽的“那个姑娘”与皮定均结婚,皮定均说:“我没有念过一天书,做梦都想学文化,你文化程度很高,我想请你做我的老师。”张烽说:“好,那就从记日记开始。”从此,皮定均有了记日记的习惯,为后世留下了一本厚厚的《皮定均日记》,记述了自己革命和战斗的一生。

婚后的日子聚少离多,还要与战火相伴。人们熟知的是,1946年6月,皮定均中原突围,指挥所部第1旅担任掩护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艰巨任务,而后率部向东转移,继续迷惑、牵制国民党军对兄弟部队的追击。期间,他率孤军作战,足智多谋,巧妙指挥部队抢关夺隘,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经20余天连续奋战,冲破国民党军的堵截、封锁,抵达苏皖解放区。从此1纵1旅这支部队被人们称为“皮旅”,成为名震华夏的英雄部队。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张烽也在这场战斗中,同样进行过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死“突围”。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6)

战斗开始,中原军区做出决定,让伤病员和干部家属先行离开,以减轻部队负担。这中间就包括张烽,此时,她已身怀六甲,即将分娩。部队让她与其他几位干部家属化装成难民,并护送她们出了村子。好不容易走到另外一个村子,并在那里住了下来,但她们却被特务盯上了。夜里,张烽听见住在隔壁的特务说:“先让她们睡一晚吧,天亮再抓人,反正跑不了!”原来,跟踪她们特务也累了,很想睡觉。怎么办?等特务睡熟了,张烽赶忙叫起几个姐妹,和她们一起返回驻地。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7)

皮定均见到被“送”出去的妻子又回来了,说自己打仗身边带个家属不方便,张烽听后有些生气,决定与姐妹们单独突围,目标小些,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就这样,皮定均看着自己的妻子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张烽巧妙地躲过敌人的封锁圈,来到信阳,从信阳乘火车至郑州找组织联络。但到了郑州情况却发生了变化,需要去开封。眼见着火车要开,手里却没有车票,情急之下,张烽想到了爬火车,爬到车厢顶上去。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但即将分娩的张烽却做到了。

最终的结果是,张烽后来找到了组织,又回到了根据地,但一路颠簸,腹内的孩子早产了。是个女儿,叫皮桐柏,张烽在桐柏山中怀上的。很不幸,孩子出生不久便夭折。而等张烽回到根据地,才知道,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皮豫北也离开了人世。皮豫北生下来寄养在当地一位老乡家里,只活了1岁多,是因拉肚子脱水夭折的。这就是说,中原突围,皮定均和张烽失去了两个孩子,述说起来,都是满满的眼泪。人们不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面对两个孩子的先后离去,只能说,艰苦的岁月也能让柔弱的女性淬火成钢。

皮定均的爱情故事(皮定均的爱情故事)(8)

后来,张烽和皮定均又有了5个子女,除长子皮国宏为1948年出生外,其余均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次子皮国勇、三子皮效农和长女皮卫平、次女皮卫华。他们为孩子取名都带着“国”与“卫”,都有着保家卫国的含义,都是革命的爱情花开的结果。国宏是希望国家宏大的意思,但谁也没有想到他却与父亲一起让人心痛地遇难了。躲得过枪林弹雨却无法面对人妖颠倒?也许,面对张烽的质疑,人们只能说,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参考资料:创民《红色婚缘:开国将帅与夫人的婚恋纪实》,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