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今天我们来品读《魏风·园有桃》,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没落的贵族,他对自己的祖国(魏国)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当时魏国的统治者昏庸无道,世道衰败,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和哀怨却无处诉说,自己的想法也无人懂,故写下这首诗以明志。

墙上画饼难充饥对着银屏空相思(思无邪园有桃官场昏暗)(1)

《魏风·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桃:桃树

▷肴:吃,食用。

▷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毛亨《毛诗》:“曲合乐日歌,徒歌曰谣。"配合着音乐唱的称之为歌,而没有音乐伴奏,纯粹是自己清唱的称之为谣。

▷士:古代对知识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

▷骄:骄傲自大之意。

▷彼人:那人,魏国昏庸的统治者。

▷是对:正确。

▷子:你,即作者。

▷何其:为什么。其,作语助词。

▷盖(hé):通“盍”,何不。亦∶作语助词。

在园子中种植桃树,它们的果实可以食用。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低唱着伤心曲浅呤着歌谣。那些不理解我的人,肯定说我骄傲自大。都在说我,统治者所有决策都是对的,为何我要如此执着?我内心的忧虑,有谁能够知道呢?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采纳我的想法,那我也不整天这样徒然忧伤了,就不再去想这些问题了。

墙上画饼难充饥对着银屏空相思(思无邪园有桃官场昏暗)(2)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棘:酸枣树。

▷食:食用。

▷聊以行国:朱熹《诗集传》“歌谣之不足,则出游于国中而写忧也”,诗人一开始是想通过歌谣抒发心中的想法,希望被人理解,而偏偏结局却令人失望,诗人的真情歌唱没有知音,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他只能选择出游,姑且宣泄心中的悲伤失落之情。

▷罔极:无极,无常,妄想,没有准则。违背常理,荒唐至极。

在园子中种植酸枣树,它们的果实可以食用。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姑且到广袤田里转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的人,肯定说我的理念违背常理,荒唐至极,让我痛心疾首。都在说我,统治者所有决策都是对的,为何我要如此执着?我内心的忧虑,有谁能够知道呢?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采纳我的想法,那我也不整天这样徒然忧伤了,就不再去想这些问题了。

墙上画饼难充饥对着银屏空相思(思无邪园有桃官场昏暗)(3)

《园有桃》是一首忧伤时事的诗歌,作者以桃树、酸枣树起兴,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解释:“诗盖以园之有桃棘必待人树之,以喻国有民必待君能用之。"人们种植桃树和酸枣树,是因为它们有价值能够结出鲜美的果实,那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任用有价值有贤德的人才,才能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带来硕果累累。

诗人望着园中的桃树、酸枣树不由地伤心悲凉,连它们都能被发掘,培植,结果,但自己满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无力改变,何其悲伤。

作为一个有园有桃,且歌且谣,还能出游的贵族,诗人受到了诸多责怪。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言不知我心怀忧者,闻我居位而歌谣,反谓我为骄慢。”那些不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一位贵族,所以都误解我说,你这样忧国忧民其实都是装腔作势,自命不凡、故作清高实则骄傲的表现。

墙上画饼难充饥对着银屏空相思(思无邪园有桃官场昏暗)(4)

然而谁又能懂诗人的满腔抱负呢。全诗读完,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屈原,作者和屈原一样,出身贵族,忧国忧民,却被世人所不容。虽然境遇相同,但作者和屈原最后的选择截然不同。屈原玉石俱焚,然而生命可贵,不如保存实力,徐徐图之。

正如孔子所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出来做官造福百姓,而当国家政治昏暗,统治者无道之时,就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也不过于的悲伤失落。

墙上画饼难充饥对着银屏空相思(思无邪园有桃官场昏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