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8月25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济南市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济南市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敬涛,槐荫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卫英,槐荫区委常委、副区长谷长军,围绕济南市槐荫区勇做强省会排头兵,奋力开创“齐鲁门户 医养之都”新局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槐荫区2012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从291.7亿元,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实现701.1亿元,年均可比增长7%。发布会上,济南市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阐述了槐荫区十年发展的历程。

济南市历下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济南市槐荫区十年间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1)

十年来,槐荫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效率互促并进,经济实力接连跃上新台阶。2012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从291.7亿元,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实现701.1亿元,年均可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7亿元增长至58.8 亿元,年均增长14.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50.4亿元增长至587.8亿元,年均增长10.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2.9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3∶29.4∶69.3调整至0.34∶27.84∶71.82,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38.84亿元,同比增长5.1%,列全市第二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8%,列全市第一位,主要经济指标均超全市平均水平。槐荫区先后荣获中国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等几十项全国和省级荣誉称号,入围“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区域承载力、影响力日益凸显。

济南市历下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济南市槐荫区十年间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2)

济南市历下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济南市槐荫区十年间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3)

十年来,槐荫区坚定不移优化区域布局,高质量发展框架全面展开。目前,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蓬勃发展,已签约落地项目248个,开工建设项目39个,开工面积650万平方米,实现总投资648亿元;央企总部城蒸蒸日上,先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国内500强企业19家、央企各级各类总部机构32家,“京沪会客厅”、山东国际会展中心比翼齐飞,印象济南被评为十大“山东人游山东”最喜爱的休闲购物商圈,奥特莱斯、宜家、迪卡侬、麦德龙、弘阳广场、远大购物广场正全力打造“高端消费公园”,引领城市“消费向西、生活向上”;智能制造产业区能级跃升,已形成以九阳集团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业、以山东天岳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产业聚集地,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亩均税收、产业集聚度均实现大幅跃升,授权发明专利总量突破1100项,槐荫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第一批济南市绿色环保标杆产业集群;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破题起势,串联整合宏济堂、阜成信棉花行东记西记旧址、山东丰大银行旧址济南老商埠主题酒店等文化资源,策划打造“一园十二坊”特色活力街区,市立五院片区城市更新加速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区向美而行,统筹推进“七星九美十三香”沿黄29个村连片发展,发挥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小清河“四水融汇”生态优势,增强济西湿地、玉清湖、美里湖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功能,全面提升百里黄河风景区槐荫段建设标准,形成气韵贯通、和谐共生的大河、大湖、大湿地生态格局,沿黄生态明珠更加璀璨靓丽。

济南市历下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济南市槐荫区十年间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4)

十年来,槐荫区坚定不移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四化提升”,拆违拆临 6500余处、近1000余万平方米,建绿透绿76.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64.7万平方米,建成兴福寺大槐树广场等49处游园、公园,兴济河华丽变身“城市滨水景观带”。城乡道路机械化保洁实现全覆盖,打造了全国首例双屏裸眼3D“泉城新夜宴”获央视点赞,完成5000余平方米的三馆艺术花海项目,30朵荷灯绽放济南西站东广场,“城市美学”理念融入了槐荫每个角落。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小清河源头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石济客专铁路槐荫段在全市率先实现贯通,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建成通车,4号线、6号线开工建设,济南长途客运西站、济南西站公交枢纽等一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二环西路高架、北园高架西延、纬十二路和西客站片区、非遗园片区配套道路建成通车,打通15条断头路、瓶颈路,路网体系更趋完善,市民出行更加通畅。

济南市历下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济南市槐荫区十年间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5)

十年来,槐荫区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持续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占比达到7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0511元增加至2021年的59813元。积极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民生事业参与式预算改革,每年投入1亿多元实施一批民生公益项目;全区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庄全部“清零”,在全市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湖南花垣县协作任务圆满完成,与甘肃和政县东西部协作扎实推进。我们坚持西兴必须教育先兴、强区必须教育先强,启动了教育提升行动,十年来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102处,新增学位81850个,努力让槐荫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的教育。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槐荫区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责任感,严防“四个源头”,擦亮“三个探头”,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面对济南西站、高速卡口、入境航班等大量重点地区及境外入济返济人员的疫情防控任务,槐荫区坚持“严”字当头,按照“关口前移、惠民利民、宣传城市”的要求,在济南西站建成全市最大核酸检测点,日均检测2.5万人,守住了“外防输入”第一道关口。

济南市历下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济南市槐荫区十年间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6)

十年来,槐荫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谋事创业的“第一课”“必修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全区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创新实施“1 3 N”强党建促发展惠民生模式、以“九个红色”为重点的基层党建提升行动,推动基层党建全区域提升、全领域建强,42个党组织和个人被中央、省委、市委授予“两优一先”荣誉称号。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区委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只要想干就给舞台、只要敢干就给支撑、只要干成就给奖励,“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扛就扛红旗、当就当标兵,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优良作风在槐荫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