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流传着“穿毛衣更有利于防病毒”和“不要穿毛衣或带毛领、绒线的衣服,容易吸附病毒”。
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各执一词,并且看似都有几分道理,搞晕了不少网友。
毛衣:我做错了什么???
呼吸与危重症专家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
病毒在衣服上存活的时间很短,短的几分钟,长的几个小时。
一般越光滑的地方,病毒越容易存活。
病毒在毛织品上存活时间相对要短,在空气中、在飞沫中存活的时间更长。
毛质衣物上,如果没有近距离接触,病毒存活可能性很小。
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到处都是?
大家可能会疑惑:
这个冠状病毒为什么到处都是,不是说离开人体就不能活了吗?
确实,冠状病毒离开人体以后无法永久独立生存。
因为病毒本身缺乏独立的代谢机制,自身不能复制,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通过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然后再进行装配的方式进行繁殖。简单来说,它的复制还缺一些工具,要“借”宿主的。
因此,在脱离宿主的细胞以后,病毒的生存时间是有限的。
参考17年前的SARS冠状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
在室内条件下,非典病毒在滤纸、棉布、木块、土壤、金属、塑料、玻璃等表面可存活3天。
在人体常见的三种排泄物(痰、粪便、尿液)和血液中,非典病毒能长时间保持活力。
在室温24℃条件下,
在痰中和粪便中存活约5天,
在尿液中存活约10天,
血液中可存活15天。
虽然病毒在体外环境仍能存活一段时间,但存活不代表一定有感染性。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缺乏了解,有待进一步研究。
所以其实不论什么质地的衣服,都有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沾染。
比如当感染者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会沾染到衣服上。
当靠在沙发上、倚在门上,附着在这些物体上的病毒,也可能沾染到衣服上。
因此,最重要的是勤洗手,因为手更容易接触到病毒喜爱的表面光滑物体:门把手、桌子、玻璃表面等。
防护服又是怎么隔离病毒的?
东华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靳向煜教授,
曾主持完成针对“非典”疫情的“抗SARS病毒防护纺织品研制”项目。其团队研发的医用防护服材料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靳向煜表示,防护服的基本要求是“三拒一抗”——即拒水、拒血液、拒酒精以及抗静电。
不仅要排湿透气、穿着自如,还要让医护人员免受诊疗过程中病毒、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的感染;抵挡住水液、酒精、油渍侵入;而且要有效抗静电,甚至防止灰尘进入。
防护服采用微纳米级别的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可以通过不同材料复合,如用聚乙烯/聚丙烯纺黏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或其他非织造布复合,或用水刺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复合,或用木桨复合水刺非织造布。
防护服材料的几种性能有严格标准,包括防护性(密封性)、服用性、安全卫生性。
由于防护服是一次性使用,要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
在此轮肺炎疫情之前,一件防护服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数十元范围内,同时对单次穿着的时长并没有限制,主要根据医务工作强度而定。
最后特别提醒,如果不是一线医护或防疫人员,并不需要穿防护服,请把它们留给最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