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枯燥又麻木的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诗来刻画心境,有时候感到顿悟,有时候想起命运。《飞鸟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本人生指南,《红楼梦》亦是,便谨以此篇,致敬那些“囚鸟”。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初读此句,脑海中浮现的第一画面,便是在花团锦簇中,抛却一切功名和欲望的纯净里,宝玉对黛玉说:“你放心。“

正如脂评有言:花爱水清明,水怜花色鲜。情情与情不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分则各自清明,合则明媚不俗。我们现代社会的男欢女爱里,往往缺少这种真诚。大家许诺,然后忘却;深爱,而后移情。

在冗长的山盟海誓里,真情早就被冲淡,变得无味又功利。而在许多年前,曹公就用极简单的三个字,把恋爱中的猜疑和不安化解,不需要华美的辞藻来修饰,我和你,就在此刻,变成我们。

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飞鸟集与红楼梦)(1)

“谢谢神,我不是一个权力的轮子,而是被压在这轮下的活人之一。”

冯渊在《红楼梦》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甚至当他的名字被提起时,他已长眠于泉下。原文中提到冯渊本打算迎娶英莲,但拐卖英莲的拐子贪心想要两家的钱财,于是又把英莲卖给了呆霸王薛蟠,薛蟠便不肯再把英莲拱手让人,于是带着家奴抢了英莲,并打死了冯渊。

冯渊本是风流之人,家境也不至差矣,却在毫不讲理的“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大公子薛蟠的手下命丧黄泉,甚至命案被徇私枉法,胡乱判之。呜呼哀哉!我们总是渴望得到名与利:小时候想当班长,青年想当会长,成年想当董事长。却不知道权力是无穷极的,欲望也会随之而生长,你,我,他,谁又不是被压在权力之轮之下呢?

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飞鸟集与红楼梦)(2)

“我们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那不过是云雾的人生。“

穿金戴银得意入场的王熙凤,算计一生,忙碌一生,也不过落得草革裹尸,凄凉落幕。王熙凤充斥着野心,内心满是欲望:想要被认同,被惧怕,想要夸赞,想要名誉,想要钱财。但是在末世的悬崖边,谁又能置身事外?被欲望渲染的内心八面玲珑,也敌不过一夜北风紧,凌冽又汹涌,呼啸吹过,奏尽心酸。

枕边人在外面背着她娶妾,婆婆不信任,下人不服,幸而对刘姥姥施了恩德,免去了亲生骨肉的灾祸。机关算尽密密麻麻数字计策,算尽人情纸薄笑脸相迎,却算不尽浮沉乱世风雨飘摇。追逐半生,只换得半片坟茔,深埋虚无之欲望。

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飞鸟集与红楼梦)(3)

“在这喧哗的波涛起伏的海中,我渴望着咏歌之岛。”

宝钗和湘云最喜劝宝玉读书入仕,而宝玉对此十分反感。他是天真的浪漫主义,并不关心一斗米几文钱,不关心贾府的收支开销,更不在意浮名与利禄,他反感贾雨村式的禄蠹,只愿意在大观园看花谢花开,流水蝉鸣。

他并不赞同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他认定一切都有命数,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宿。他常说愿意死在大观园里姐姐妹妹之前,让哭他死亡的泪水将他流向远方,化灰,化烟,只是不愿再托生成人。烈火烹油之际时即生这样的想法,可见此人乖僻异常。脂评:黛玉为聪明所误,宝玉为多事所误。这里所说多事,非世事,而是情事。在那个糟糕的年月,黑暗笼罩的季节,他什么都不想,只想死的干净。

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飞鸟集与红楼梦)(4)

“聚会时的灯光,点了很久,会散时,灯便立刻灭了。“

大梦不醒,命数难易。读《红楼梦》最让人感到悲伤之处不是俏晴雯寿夭,不是黛玉葬花,也不是大观园抄检,而是在元宵节,在月明灯清,爆竹声震,人气氤氲之时。是日王熙凤奉命讲笑话,却连说了三次“散了”。如鲁迅先生言,这种把喜剧撕毁,露出悲剧内核的笔墨,如乱世沾满鲜血的尖刀,一刀一刀划开被金玉包裹着的皮囊。

不知是谶言难躲,还是早已注定,彼时彼刻,大厦将倾。热闹过后只留一地的狼藉,血肉绘制的行乐图,红颜铸成的菱花镜,都将在不久之后被打上灭亡的封条。这次荣府聚会,不过是繁华落幕之前的回光返照罢了。老马难行,鱼游沸鼎,非一木可支。灯光将尽,吹灭这支,大家就都散了罢。

作者:江海逢,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