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日历丨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

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1)

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2)

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

转场,对哈萨克牧民来说,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事。

哈萨克牧场有春秋牧场、冬牧场和夏牧场三种,分别设置在天山北坡、向北经准噶尔盆地、直到阿尔泰山的广袤山地草原和戈壁草滩地区。根据季节变化,哈萨克牧民一般以阿吾勒为单位,每年进行四次大的转场,而在各季根据牧业生产需要小规模的搬迁则更频繁。

牧场的迁移和牧业生产的安排相呼应。春秋牧场一般位于浅山、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春有雨水,秋有泉水供人畜饮用。除便于放牧,对春季接羔育幼,秋季牲畜配种,以及剪毛等牧业活动都很有利。

冬牧场一般位于山涧沟谷、河湾、沙丘可避风雪地带,气候较为暖和,以保证牲畜安全越冬。

夏牧场则位于凉爽湿润的山地。雨水充沛,牧草丰盛,有利于牲畜育肥。牧民可利用夏季美好的时光制毡、加工奶制品、举办婚礼、庆典和集会,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哈萨克牧民独有的生活情趣。

每到转场时,哈萨克牧民赶着牛羊马等牲畜,长距离迁徙,跋涉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其间,女主人抱着孩子骑在领头的骆驼上,几匹骆驼驮着全部家当,男人骑马赶着牛羊马等牲畜,浩浩荡荡,尘土飞扬地徐徐前行。走到哪,晚上就在哪宿营。

可以说,世界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界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哈萨克人的历史在迁徙中谱写,哈萨克人的家在飘游中诞生。

“哈萨克族马鞍制作技艺”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3)

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4)

摄影丨石广元

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非遗日历哈萨克族牧民转场习俗)(5)

摄影丨石广元

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