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古装剧的时候

尤其是在判刑的时候

通常会听到这么一句

午时三刻斩首”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1)

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经常会用到“刻”来表述时间

比如

下午两点一刻准时集合

这里的一刻当然是十五分钟了

那么古时候是怎么把握一刻钟呢?

以前的一刻也是十五分钟吗?

快来听科普君给你说道说道↓↓↓↓↓↓

古代计时方法

现在很多人都有起床气,因为要早上准时上班,其实在古代,也是要准时起床上班的,还有在古代行军打仗时,各队要协调进攻,也离不开对时间的依赖。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2)

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为了能够满足人民对时间的掌控,在很早没有出现手表的时候,我国就有计时工具了。

圭 表

圭表,早在商、周时期即被使用,是中国最古老而又简单、重要的测量日影的器具,由垂直的表和水平的圭所组成。 圭是平卧 的尺, 表是直立的标竿。它是利用立竿见影的原理来测量日影长度,进而推算时辰。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3)

圭表有测定冬至日所在,而确定回归年长度的功能。另经由圭表观测日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如《宋史.卷七十六.律历志九》上载:“观天地阴阳之体,以正位辨方、定时考闰,莫近乎圭表。”

日 晷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4)

中国最早使用日晷是在周朝时期,日晷功能非常强大,不但可以显示一天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简直和现代手表有得一拼。由于它是利用 投影的位置和影子的长短来判断。 当然,日晷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需要阳光,导致它在阴天和晚上就没什么用。

为了能一天中任何时候都能确定时间,聪明的中国人就发明以水来计时的工具:这就是漏刻。

漏 刻

漏刻也叫漏壶 ,最初,人们发现如果水会从容器裂缝中滴漏出来时,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用此规律来计时,因此就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 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5)

也就是从一个水龙头,向一个桶里滴水,滴满一桶就是一整天了。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6)

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一直保持着同一水平线,让水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7)

为什么十五分钟称为一刻

其实一刻这个时间单位就是根据漏刻而出现的,漏刻中一桶水用来标识一昼夜,而最开始漏刻的刻度被分成一百份,每份也就是一刻。

一刻代表几分钟(为什么十五分钟被称为)(8)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各个朝代都对漏刻进行了改进, 到清初《时宪书》施行后,正式将 一昼夜百刻改为 九十六刻,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分八刻, 一小时也就是四刻 每一刻就是十五分钟,而这个说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