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每日一首唐诗 每日一诗白居易母别子(1)

《母别子》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此诗揭露抨击了贵族男子喜新厌旧的恶劣行径,表达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同情。诗的小序为“刺新间旧也”,根据《左传·隐公三年》:“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所以这里所谓“新间旧”,也是指基本的社会伦理秩序,不仅仅指一般的喜新厌旧。

这首诗以一个被抛弃的妇女的口吻来叙述的。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母别子啊,子别母,那离别的痛苦让白天都暗淡了光芒,那哭声凄苦得让人不忍听见。诗人一开始便营造离别的痛苦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惨景呢?

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一家人住在关西,丈夫本是骠骑大将军,去年打了胜仗又加封了爵位。皇上下旨赏了两百万金钱,丈夫便在洛阳迎娶了漂亮的女人。新人一来旧人就遭到了抛弃,丈夫视新人为掌上莲花,而旧人则成了眼中刺、肉中钉。到这里,丈夫变心至抛弃妻子的原因和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诗句回到了母别子的主题上:“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抛弃本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更悲的是夫家还留下了两个亲生骨肉。一个才能扶着墙走路,另一个才刚刚会坐,我走的时候坐的孩子在啼哭,会走的也拉着我的衣服哭。你们现在新婚缠绵恩爱,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这六句将母子离别的痛楚用细节的方式表现出来,“坐啼行哭牵人衣”,两个孩子撕心裂肺呼唤妈妈的画面立马活现在读者脑海。

于是这位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了感慨:“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我的遭遇还不如林中的鸟雀,雌鸟不会离开孩子,雄鸟也一直陪伴在雌鸟身边。这种情景就像那院中的桃李树,花朵凋零随风而去,但却留下了瘦小的果实在枝头生长。如此悲伤之日,主人公不免感慨,林中之鸟都能雌雄相伴终身,而人却喜新厌旧,有始无终。无疑主人公是悲痛的,而且这种悲痛里蕴含着无尽的愤怒。

于是这种愤怒爆发出来,变成了对新人的诅咒:“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新人啊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但愿骠骑大将军再立新功,这样就会有更漂亮的新人取代你。按理说抛弃她的是骠骑大将军,主人公应该谴责丈夫的喜新厌旧,新人也只是一个被玩弄者,但是在这里她却将无限的愤怒单单发泄在新人身上。这看似荒谬,却也是符合封建时代男尊女卑、既嫁从夫的特征。

这首诗巧用比喻,读来凄婉哀怨、情感强烈,将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刻画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