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六的上午。离休干部张义民,和妻子一起,在厨房使出十八般厨艺做菜,来迎接第一次登门的准儿媳。

叮咚!门铃一响,张义民就摘下围裙去开门。站在门口的女人不是准儿媳,却是张义民敬仰的景大姐。笑容满面的景大姐,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纸盒,说今天是你家大喜的日子,我也没什么好送的,我就把当年老景淘来的一方砚台当贺礼送来,表示一下我的心意!

张义民闻言,一边热乎地把景大姐往客厅里请,一边声明,不收大姐的任何礼物。

6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的张义民,与区文化馆景介忱馆长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张义民能与那贤惠而又美丽的妻子结婚,都是景大哥给牵的线搭的桥。谁知,景馆长在“文革”期间,受运动冲击,不幸离世。当时,张义民常常恨自己没有能力,把景大哥保护下来。不过,从那时候起,张义民和新婚的妻子一道,尽朋友之义,从生活上给孤身一人的景大姐,以力所能及的关照。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张义民两口子,没少为景大姐的另一半操心,可景大姐总是谢绝他俩的好意。张义民一直摸不透景大姐的心思,现在景大姐已是古稀之人,怎么也不能收她的礼物?更何况是如此贵重的砚台。

景大姐见张义民不收,索性取出砚台,来了个破釜沉舟——把包装盒丢进了弃物筐。

张义民的妻子,准备好了饭菜,从厨房出来,也和张义民一起拒收景大姐的贵重礼品。景大姐指着砚台,说我跟你们说实话吧!你景大哥生前就想把这砚台送给你,让你加强学习,提高你的文化修养,给砚台找到一个安全之处。可他又担心你年轻气盛,一冲动,把砚台当“四旧”上交了,这样一来,即破坏了你们之间的友谊,还有可能让这方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曾经见证过《桃花扇》中传奇人物侯方域和李香君爱情的古砚台,毁于一旦。

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里,保存好这一历史文物,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上缴了,得到重视还好,若是遇到不懂行的,也许这方砚台,就永无面世的日子。

张义民手捧砚台,仔细查看。只见这一方砚台,砚质丰富细腻,呈赤褐色,是正宗广东端砚。砚堂刻有十七字铭,文曰:衔日吐月,排云冲斗,宣德岩石,贻龙友,朝宗。

龙友?朝宗?他们都是谁啊?

景大姐见问,就用手隔空点着张义民的脑袋说:当年,老景和你聊昆曲,聊《桃花扇》,你就是听不进去,还说,样板戏就是最好的戏曲,所以,你对龙友和朝宗是谁当然不知道喽!

大姐,此一时彼一时也。不怕大姐你笑话,我到老来才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张义民边说边放下砚台,去书房拿电脑。张义民刚参加工作时,景馆长是和他说过昆曲,说过《桃花扇》和《牡丹亭》昆曲鼎盛时期的巅峰之作……可那时候张义民根本听不进去,自打昆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才关注昆曲,并恶补昆曲《桃花扇》,可听着咿咿呀呀难懂的腔调,看着脸谱化的人物,他就没有兴趣。现在景大姐说眼前这砚台,居然是桃花扇男主角侯方域,赠送给剧中另一个人物杨龙友的,不禁产生疑问?难不成这《桃花扇》是真人真事?张义民联上网,百度侯朝宗,才知道侯朝宗乃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姓候名方域,字朝宗,别号雪苑,河南商丘人,明代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侯方域少年即有才名,15岁应童子试,中第一名。20岁参加进步爱国组织复社,同朝中阉党展开斗争,是南明四公子之一,的确是有据可考的人物。

清初戏剧作家孔尚任依据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成《桃花扇》。女主人公李香君,苏州人,南京秣陵教坊名妓,专享媚香楼,明末清初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是少见的天姿国色。虽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风尘女子,但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男主人侯朝宗,因背叛了初衷,作了清廷的官员,香君当面撕毁了桃花扇,出家做了尼姑。

桃花扇的故事,为这方砚增添了深厚的传奇色彩。

这《桃花扇》的故事太精彩了!看了简介的张义民,激动地问景大姐:这样好的戏曲作品,在那个年月怎么会被禁呢?

把一个烟花女子的形象,描绘得比复社才子还完美,犯了忌,何况,剧中把农民起义军,说成是流寇,更是犯了大忌,但历史终归是历史,改革开放后,我想把砚台上交文物局,可这样啊又违背了老景让你提高文化修养的遗愿。所以,一直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砚台送给你们,可就是没有机会,今儿个正是时候。我听说你们的准儿媳是苏州巴城人,那可是昆曲的发源地,有了这方古砚,和你们准儿媳聊昆曲,聊《桃花扇》,岂不有了共同语言?

真没想到,这小小砚台还有这特殊功能!张义民决定先收下古砚,等学习和研究明白了,再做打算。

“叮咚!”恰在这时候,张义民的手机传来一声微信提示音。张义民点开微信,看一眼儿子要他准备见面礼的信息后,张义民边把“见面礼以备好”的信息发出,边问景大姐,当年为你介绍那么多男朋友,你为啥一个都不看呢?该不会是为保护古砚的吧?

景大姐轻轻梳理一下银发道:“准确地说,是受昆曲《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影响!”

李香君?张义民赶紧搜狗搜索找答案。

……李香君原本姓吴,出生于苏州。在李香君幼年的时候,因为家道中落,只能跟随母亲漂泊异乡。在八岁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姓改了,随母亲李贞丽姓李。

……李香君在杨龙友的筹措下,嫁给侯方域,作为侯方域的妾室。但是,因为侯方域参与了党政之争,侯方域被捕入狱。而李香君受到阮大铖的逼婚,李香君以死抗争,阮大铖最后放弃逼婚。而李香君最终被送入宫中

……李香君被人称颂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容貌和技艺,更是因为李香君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所以,自古以来,众多的文人骚客均为李香君写下了诗词,赞扬李香君的对于爱情的忠贞,表达自己对李香君的崇敬之情……

张义民恍然大悟。景大姐原来是受李香君对于爱情忠贞不渝的影响,才不再婚时,不禁对当年自己的热心而脸红。更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羞愧不已。

“叮咚!”这次门铃声一响起,张义民的妻子便跑过去开门。走进来的正是儿子和准儿媳。张义民向景大姐刚刚介绍完准儿媳,就听景大姐说他们的准儿媳是娇小可人似“香扇坠”。张义民没听过这样夸人的,不知道典故在哪,不过从准儿媳那羞涩受用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话没毛病。

按事先约定的程序,张义民嘴上对准儿媳说给见面礼,其实这话是说给自己老婆听的,是让老婆赶快去拿红包。可准儿媳误会了,她以为摆在茶几上的古砚,是未来公公给的见面礼,于是她弯腰拿起古砚,边说着“第一次见到用砚台当见面礼的,这里面有什么寓意吗?”这样的话,边查看铭文。

景大姐在一旁介绍,说这砚台名字就叫候杨砚,为何叫侯杨砚?因为这是你们苏州昆曲《桃花扇》中的男主角侯方域,送给剧中人物杨龙友的。杨龙友一手筹措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结合。侯方域自然感激不尽,便将一方砚台赠给杨龙友,作为答谢。此时正值崇祯癸未仲春,即1643年。

这候杨砚那可是昆曲鼎盛时期最有力地见证!张义民见准儿媳对候杨砚感兴趣,就不失时机地插上这么一句。张义民正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自鸣得意时,却见眉头紧锁的准儿媳问:“这一方产自江南的砚台,怎么会到了山东的淄博呢?”张义民当然不知道,急忙把求解的目光投向景大姐。

景大姐微微一笑,说她听老景生前讲过,明末清初,孝妇河沿岸出了三位名人,他们分别是赵执信、蒲松龄和王渔洋。赵执信生于康熙元年,十四岁考中秀才,十七岁中举,十八岁中进士,后来担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因此,赵执信是极有可能通过雅贿或其他方式,获得此砚的。此砚先是被赵执信收藏,后又流落民间200多年,才被俺家老景所得。

张义民听了景大姐的圆满解释,不仅对故去的景馆长深深的思念,还对博学多才的景大姐,佩服得五体贴地。

“这原来不是给我的见面礼呀?”

张义民连忙把老婆刚刚拿来的红包,递到准儿媳的手上说:“闺女,古砚是你景阿姨送来的贺礼,这才是给你的!”

准儿媳目不转睛地盯着候杨砚,却对沉甸甸的红包视而不见。末了,她抬起头看着张义民问:“叔,你们就是这样,拿着这方曾辗转于侯朝宗、杨龙友、赵执信等文化名人之手,见证过明、清两朝兴衰的端石小砚,当作贺礼,在民间流通的吗?”张义民赶紧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这是你景阿姨为了敦促我提高文化修养的‘教材!’”

教材?有将承载着厚重的人文信息,见证了昆曲发展史的珍贵文物,当教材使用的吗?在使用这价值连城的“教材”时,难道你们就没有压力吗?

张义民闻言,惊出一身冷汗:“闺女,现在该怎么办?”

“叔,眼下最要紧的事情,是把这方珍贵古砚,送到文物局保护起来……”

“可……这是你景阿姨家的宝贝?”张义民把目光转向景大姐。景大姐微微一笑,说:“送出去的礼,泼出去的水,这古砚现在属于你们的,你们怎么处理都是你们的事,况且当年老景也有上交国家的打算,当时动乱,老景担心古砚损毁才保留至今……对了,上交国家后,义民你就没有教材学习喽?”

“叔不就是想了解昆曲,了解《桃花扇》吗?这个,我可以当你的活教材!”

张义民听了准儿媳说的话,提议全家人与这方充满灵气的文化名砚合影留念。

景大姐自告奋勇要当摄影师,却被张义民拉住了:“大姐,让我儿子把相机调成自动拍。这个与名砚合影,可不能没有你呀!”

古砚奇案(见证了桃花扇主人公的爱情故事)(1)

古砚奇案(见证了桃花扇主人公的爱情故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