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五年规划(麻醉专业质量控制指标)(1)

1、麻醉科医患比例

2、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3、急诊非择期麻醉占所有麻醉比例

麻醉学科五年规划(麻醉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

4、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1. 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
  2. 插管全麻: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 气管插管全麻;
  3. 非插管全麻;
  4. 复合麻醉:插管全麻 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 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 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 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 神经阻滞;
  5. 其他麻醉方式: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5、麻醉后手术取消率

6、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意义: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代表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患者在PACU长时间逗留,提示可能在麻醉复苏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其他异常原因。

麻醉学科五年规划(麻醉专业质量控制指标)(3)

7、PACU入室低体温率

8、非计划转入ICU率

9、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

10、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

11、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

12、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13、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

意义 严重过敏反应是围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麻醉学科五年规划(麻醉专业质量控制指标)(4)

14、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15、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16、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意义 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麻醉学科五年规划(麻醉专业质量控制指标)(5)

17、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