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孔闸,俗称“二龙闸”,是北京颐和园内昆明湖景区的景点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二孔闸是北京颐和园内昆明湖景区的景点之一,二孔闸始建于乾隆年间。乾隆展拓昆明湖后,环湖建有八处出水口,以供周围农田灌溉和其它皇家园林供水,二孔闸为其中之一。现闸口保持原样,俗称“二龙闸”。

颐和园的巨大秘密(鲜为人知的颐和园)(1)

此闸在颐和园东堤北端,文昌阁南约100多米处,几乎所有到颐和园游览的人都从此闸桥上经过。该闸有两个出水口,桥洞的东边还有座南北走向的石桥。原在颐和园东大墙之外,1984年颐和园东墙外移,此桥圈在了墙里,成了公园一景。新砌的园墙仍将原有的两尊石雕龙头按原样放在了墙基处,龙首向东俯视水面,张口做吐水状。这两个龙头在园内游人是看不到的。从园墙外目前人们也看不到,因圈在了垃圾集装场地内。不过人们从园墙外路过时,可以看到两尊比较明显、新雕的龙头砌在了一座拱形水门的两侧。拱门上写有"荷花池"三字。这荷花池是颐和园近几年专门沿公园东墙外开挖的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有30至40米的一汪湿地水池,栽满莲藕。每年夏季满池荷花,吸引路人驻足欣赏。池内的水便是昆明湖经过二龙闸口汇入的。

颐和园的巨大秘密(鲜为人知的颐和园)(2)

乾隆"展拓湖光千顷碧"。将瓮山泊开凿为昆明湖。再将畅春园的西堤改为昆明湖东堤时,为将西山诸泉之水引入海淀、万泉河灌溉粮田之需;沿堤设了十来座水闸,现在人们能够看到的有后溪河北岸通往小清河、中央党校小湖的闸口,后湖东端经霁晴轩入地流往圆明园福海的闸口,谐趣园南水闸,从该闸口经过的水入暗河后从东宫门外月牙河北口而出,又经该河流到消防队门前入地与万泉河相通的闸口等水闸。乾隆时期,从西山诸泉汇集到昆明湖又经沿湖各闸口流入海淀地区各沟汊河湖的水非常充足。乾隆赋诗形容昆明湖外泄之水的壮观曰:"石坝金河泄余水,天然洪泽那堪伦。"(注:此诗句镌刻于颐和园内秀漪桥北不足百米处的昆仑石碑上,虽经250年风雨侵蚀,字迹仍清晰。)如今,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诸泉断流,海淀早以没了往昔江南水乡之景,昆明湖沿岸水闸也基本上失去了其排水功能。

颐和园的巨大秘密(鲜为人知的颐和园)(3)

参考资料:《颐和园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