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ia小壳


这周去看了最近新上映的电影《独行月球》。

看到“月球”这两个字,下一秒,脑海中马上出现了几个关键词:嫦娥五号、神舟飞船、流浪地球……还有刘慈欣的《三体》(这个后面要多说两句)。

不管是科幻电影,还是科幻小说,很多时候似乎都是作为一个高大上的形象而存在。印象中,科幻题材的影片票价和口碑都不低,科幻小说的篇幅都较长,且因为物理、宇宙等相关深奥复杂知识系统的存在而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那么当高级、冰冷的科幻融入了诙谐、幽默的喜剧之后,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我想,《独行月球》也许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三体中的小型黑洞(唤起了自己当时看完三体的震撼)(1)

单说这部影片的主演,沈腾、马丽这对CP搭档,应该就很能吸引到一波人进入影院贡献一份电影票了。

再来说内容,这部片子,大致可以用“沈腾月球漂流记”来概括。由于月盾计划失败,全员紧急从月球撤离,而维修工独孤月意外被遗落在月球,于是这位“孤勇者”在月球上的生活便拉开了帷幕,同时,这位“宇宙最后一个人类”的月球生活也被同步在地球上进行全球直播。

接下来的情节就是这位谐星如何在地球人的眼中一步步成为全球次顶流的位置了(全球顶流是同样被遗落在月球上的金刚鼠)。

剧中很多搞笑的点都是来自独孤月和金刚鼠刚子的互动。有一个情节是独孤月对金刚鼠使用“美人计”,接着“金刚鼠的春天到来了”那个画面,个人在看时其实感觉是不适的,怎么看都想用“油腻、猥琐”来形容。当然这是个人观影此处的感受,不知其他人是个什么感觉。

除了沈腾本人和金刚鼠的表演所制造的笑点外,还有一些笑点是加入了谐音梗,比如在月球上总会发生,由沈腾口中说出的“下落特烦恼”(夏洛特烦恼),等等。

对于初次听到这种比较新鲜梗的人来说,还是挺好笑的,而对于非常熟悉“开心麻花”这个团队所带来的笑点梗来说,可能会觉得很普通,因为常见嘛,自然也就不觉得新鲜了。

三体中的小型黑洞(唤起了自己当时看完三体的震撼)(2)

实际上,这也是我在看完《独行月球》后所产生的一个疑惑。如果让一个普通的追星族来评价这部影片,那多数估计都是好看,好笑,即使把喜剧融入到科幻中,也没翻车,这无疑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可如果用物理、科学原理去审判这部作品又会如何呢?当然我是非专业无法评判。但假如真的带上专业视角去看,有的情节自然也很扯,比如,金刚鼠在月球上飞起来拉着独孤月回基地,这在现实中当然不可能发生。

既然这部影片是以科幻 喜剧的形式来呈现,那么除了科技外,再融入其他诸如幽默、浪漫等气息也无可厚非。定位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正如影片中,马丽对沈腾的原本期望一样,你给他的剧本是英雄,最后终究还是被他演成了谐星。

要说《独行月球》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唤起了几年前自己看完《三体》后对科幻所产生的震撼。这是本人看的第一部科幻小说,直到现在,虽然只看过一次,很多具体情节记不太清楚,但当时看书时对作者文笔、知识体系、想象力、逻辑思维的强悍的敬佩至今还记忆犹新。

所以想在这里分享下关于《三体》:

这是刘慈欣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总共有三部。专业知识会涉及到物理学、宇宙学、天体等方方面面,让我更为赞叹的是,这样一位科幻作者竟然也能把童话故事写得如此出色,且在书中毫无违和感,实在是佩服。

书中通过塑造有自己生存法则的三体文明这样一个存在,是很能引发人类对自己未来生存的思考,以及关于人性的感悟。

另外提到的“降维打击”这个说法,其实在现在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各种映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个不变的真理。在三体人面前,人类其实不堪一击。可不也正是因为有了未来的这些不可预估,才能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去与未知相抗衡吗?

身体上的强大,和心灵上的强大,在我看来其实都很重要。当两者合而为一后,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当然也能以最灵敏的反应、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大脑去应对。

刚开始看《三体》时,可能会因为晦涩的文字、深奥的知识而让我这样“随便看看”的外行者弃文,可真的坚持看下去后,尤其在看完整本书后,会发现整个故事的逻辑,整本书的脉络,开始变得清晰了起来,紧接着就是对作者才华的敬佩。

《三体》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不是广告,而是对爱看、想看书的朋友的良心推荐),不说了,打算开始去二刷了。


看完《人间失格》,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们为什么总是会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安逸?

《断舍离》:请为你的“家居人生”做一次大减法!

《甄嬛传》: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