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20年奋楫扬帆,勇立潮头。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江苏农信把握全国首家农信改革试点历史机遇,励精图治,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农信改革提供了“江苏样板”。时值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20周年,江苏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吴万善对这些年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全行业用亮眼实绩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江苏农信答卷”。
2001年9月19日,承载着发展农村金融、化解信用风险的职责使命,全国首家省联社——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应运而生。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江苏省联社秉承初心,着力发挥行业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带领全省农信系统勇闯农村金融事业新路,在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中加快消化历史包袱,激发生机活力,逐渐成长为“县域金融领头雁、农村金融主力军”,书写了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江苏农信样本”。
深耕二十年,
锐意改革拓路前行
农村金融问题是事关农业农村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2000年4月,国务院部署开展农村金融情况实地调研,并决定首先在江苏开展农信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在全国推广。
勇担农信改革“探路先锋”。20年前,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江苏农信在摸索中迈出了全国农信改革的第一步。从2000年底全面实行以县(市)为单位的农信社统一法人体制,“小舢板”变“大军舰”,到2001年9月全国首家省级联社挂牌,开创性解决行业管理缺位问题。从2001年11月张家港、常熟、江阴3市农信社全国首批开展股份制改造,到2016年5月全面完成农商行改制,产权制度改革一路领先。2016年9月,江阴、无锡、常熟等地一批农商行率先登陆A股市场,目前全省已有6家上市农商行,成为国内主板农商行上市最早、目前也最多的省份。江苏农信现有60家农商行、3270个营业网点、1.2万个金融便民服务点、5.3万余名员工,是我省网点覆盖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经营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截至8月末,全系统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万亿元、2.19万亿元,拨备覆盖率323.47%,20年累计纳税1026.99亿元,各类指标在全国农信系统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争当“三农”服务“主力模范”。早在省联社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让全省每一个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不再贷款难”的愿景目标,致力于将农信组织打造成为支持农业、联系农民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纽带。20年来,省联社带领全省农信系统深耕“三农”沃土,连续打造了“阳光信贷”“金融服务村村通”“扶贫小额信贷”三大特色服务品牌,为全省100%农户和50%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完成近万个行政村和社区的整体授信,累计向50.2万户脱贫人口发放小额信贷117.8亿元。立足县域,聚焦“三农”,服务实体经济,江苏农信系统以全省1/8的贷款份额,发放了1/3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5的普惠型涉农贷款、1/2农户贷款和100%的扶贫小额信贷。
善为行业管理“牵引纽带”。江苏省联社既是改革试点的产物,也是深化改革的推进者。20年来,省联社在推进规范化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提供金融科技服务支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聚焦“强风控”。开创性设立行业风险救助基金,构建完善的行业审计组织架构和审计体系,建立巡查制度,推动内控建设,狠抓风险处置,实现了高风险机构全面清零的目标。聚焦“强科技”。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内外资源,持续加大投入,赋能农商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成“两地三中心”灾备中心和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联社“云平台”。聚焦“强服务”。持续加强“大平台”建设,为“小法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清算、客服、培训、投顾等服务。通过对接有关部门,全省农商行纳入各级法院费款收缴代理范围,成为医保电子凭证合作银行,上线税银系统资金监管平台,实现“银税互动”数据直联。通过各种战略合作,持续改善了农商行的经营环境。
奋进二十年,
实干兴业守正创新
回顾2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江苏农信之所以能走出一条符合江苏实际、具有江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管金融的根本原则,始终突出支农支小的核心定位,始终勇立改革发展的浪尖潮头,始终守住风险防控的基本底线。
党的领导是指引江苏农信正确航向的“指南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江苏农信的“根”和“魂”,是全省农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联社党委切实扛起政治责任,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党的建设融入全省农商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确保党和国家的金融政策方针在农信系统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省联社党委始终坚持党管金融的根本原则,坚定不移贯彻“姓农为农”的基本方针,坚持抓根本、把方向,抓体制、建机制,抓班子、带队伍,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扎紧织密制度“笼子”,为农信事业行稳致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把稳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舵”。“支农支小”不仅是江苏农信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更是农信机构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基。20年来,省联社注重通过战略引领、考核激励、竞赛带动、督导加压,推动全省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服务本土”的核心定位,全力扶微助小、惠农兴村。正是怀着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热情,江苏农信朝着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方向努力,实现了农村经济和农商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在抗击疫情期间,农商行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共办理普惠型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贷款1088亿元,延期率达79.2%;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615.5亿元,新增占比51%;累计让利41.8亿元,减免相关费用5419.5万元;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绿色通道”内企业提供授信7877笔、金额200亿元,授信规模稳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于农信人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支农支小金融服务主业,积极做好破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点、推动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延伸、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等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改革创新是推动农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江苏农信走过的发展道路,本质上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在改革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中坚持积极求变、先行先试,从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到股份制,推动农信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金融企业。在重塑“金融纽带”的探索中,坚持主动求变、分类指导,引导基层农商行树立大农业概念,因地制宜,找准农村经济增长点和支农切入点。面对蓬勃兴起的金融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全面实施“科技兴行”战略,率先在全国省级联社使用大型计算机进行数据运行管理,推动全省农商行以互联网思维全面重塑业务架构,打造集线下业务、线上金融、智慧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推广和普及。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苏农信将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从过往实践中汲取创新的力量,勇当探路者,展现更多识变应变、求新求进的创新创造。进一步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打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生态圈”。不断完善科技支撑,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流程优化和场景赋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始终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之不懈夯实打牢创新研发等基础性工程,注重培育长远竞争优势。
有效风险管控是农信事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学好用好过去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关键在于要坚定不移把坚守战略定位、依法合规经营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牢固树立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持续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综合运用智能风控手段,主动管理风险,全方位提升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坚定不移加强内控建设,加强监督约束,从严管行治行,真正做到“管住人、看住钱、筑牢制度防火墙”。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二十载的探索与锤炼,江苏农信在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见证和改革拓荒中挺立潮头。“十四五”新征程上,江苏农信已然扬帆起航,将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昂扬的奋斗姿态,推动全省农商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为全国农信改革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