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古老的节日。有的传承至今,有的变革创新,有的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不管怎样的节日,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值得被我们了解。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

人类,为自己庆生吧。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2)

人日 节

农历正月初七

人类的诞辰

我们的生日

关于人日的起源,实在是难以追溯。不过,《占书》有这样一个说法,“岁正月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每一天占卜一种生物,来预测这种生物在新的一年的发展,而人,刚好在第七日,后世可能便慢慢形成了人日节的传统。

虽然起源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到了魏晋时期,这一节日已经成型了。

到了这一天,荆楚之地的人们,要以七种蔬菜做成菜羹食用,人们相信食用了这样的菜羹,可以无病无灾,身体健康。把丝绸、金箔等材质,剪为人形的“人胜”,并把这一装饰物贴在屏风上,或是贴在头鬓上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3)

除了人胜以外,当时的人们也会互相赠送剪成花朵形状的“华胜”。

故宫藏点翠球梅纹头花

摄影/逆光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4)

既是龙的节日,又是人的节日。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5)

龙抬头

农历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一年之计在于此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谚语,不过,你知道这龙抬头是怎么抬的吗?

这条龙其实在我们头顶的茫茫苍穹之中。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为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又将它们按照东、南、西、北四方,划分为四组,即“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东方苍龙,包含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苍龙就开始从东方崭露头角。不过,二月二这一天,龙星并不会整个升上天空。先是象征龙角的角宿,在傍晚闪耀着蓝色光芒,从地平线上显现;接着是亢宿,即龙的咽喉升出;到了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而整个龙身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龙星的升降,恰与一年的农时周期相吻合:春耕开始时,龙星显露出龙首;夏天农作物生长时,龙星悬于南方夜空;秋天五谷丰收时,龙星开始掉头向西方地平线坠落;冬天万物伏藏时,龙星也深潜入地平线以下隐没不见。所以,每当龙抬头之时,便是在提醒人们:一年的劳作又开始啦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6)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7)

谈恋爱吗?我超甜!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8)

社日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祭祀灶神的节日

桑林里谈恋爱

社,按造字的本意为“示土”,意思是祭祀土地神。祭祀社神的节日,就是社日。周代以立春之后的甲日为社日,汉代改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是因为在五行排序水火木金土中,土排在第五,而戊也是十天干中的第五个,二者更加契合。周代只有春社,而汉代增加了秋社(时间为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这样就形成了 “春祈秋报”的制度——春耕时节,向社神请示、祈福;秋收时分,向社神汇报、酬谢,有始有终。

但就是这么个节日,在周代最重要的活动,你可能想象不到。那就是男女约会。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9)

周代的社会风气,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开放得多,《周礼·地官·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男女私下幽会,不仅不被禁止,反而受到官方的鼓励。

那么去哪谈恋爱呢?很多文献都涉及到了先秦时期的男女之事,并且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地点:桑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桑林幽会呢?还是与社神有关。古制,祭社之处要立社坛,而社坛周围必定要种植大片桑林。因为社坛代表大地,属阴,而扶桑树是太阳的象征,代表阳性。以桑为社木,象征着阴阳交合,万物繁衍,生生不息。

所以,桑林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是一个充满暧昧和荷尔蒙气息的所在。在社日这个中国最早的“情人节”,单身男女在桑林幽会,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想不牵手都难。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0)

看花展,拜花神,谁能有我浪漫?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1)

花朝 节

仲春时节

乱花渐欲迷人眼

花朝节玩乐攻略

花朝节起源何时,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最迟在宋代,花朝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那么假如你来到南宋临安,你将怎样度过花朝节呢?

首先你要在前一天准备好游玩物品:纸笔一副、小铲子一把、菜篮子一个、铜钱若干。

仲春十五,一早你可以先直奔临安郊区。这一天,百姓都会三五成群去采撷野菜,也就是所谓的“挑菜”。这天,全民采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花朝节前后,正是荠菜、白蒿等野菜蓬勃鲜嫩之时,炒出来,真可谓营养美味,好吃免费。

在回城的路上,建议不要走太快,因为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府县的官员来城郊劝农。他们会召集农民在地头上训话,劝诫百姓珍惜“祥风送暖于花朝,瑞雪融春于麦隆”的大好时光,挥起锄头加油干!

看完了劝农仪式,已是午时,腹中也有些饥饿,此时就要赶紧去西湖边,那里有一场包含吃喝玩乐的花朝节嘉年华等着你。

每年到花朝时节,百花斗艳,西湖游人如织,自然形成了一个以卖花为主的市场。买完了花,找个摊位吃些百花酒、百花糕,恢复些气力,就去拐角的游乐区逛逛。在那里,歌舞、百戏、蹴鞠、秋千、斗花草、选官仙,应有尽有,仿佛走进了《清明上河图》中,游玩于斯,陶然于斯。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2)

陈洪绶 《斗草图》

供图/FOTOE

花儿与少女

花朝节之所以备受百姓青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天,女孩子们都被解放出来,走出春闺,在街头巷陌看花的同时,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花。

这天,无论城市、乡村,只要有花处,皆有女孩子的踪迹。早春时节,蝶舞纷纷,女孩子们行走在花间,以扑蝶为乐,因此花朝节有“扑蝶会”的经典桥段

扑完蝴蝶,女孩子们还有一种更具有社交性、竞技性的游戏——斗花草。所谓斗花草,就是让两草(或花茎)交叉,两人各捏草之两头,用力拉扯,直至一草被拉断为止,以草不断的一方为胜。

在古人看来,女孩子也得有个娴静美好的样子,扑蝶、斗花草,玩儿得不亦乐乎后,也得安排个静一些的活动——赏红,来安安神。所谓赏红,就是各家各户女孩子把红布系在树枝上用来欣赏。这个活动源于唐人崔元徽用红布护花的传说。相传,崔生晚上梦到石榴花精求助,让他在五更天时用红布做幔,护住一园花草。他依着梦里花精交代照办,果然五更时分,狂风骤起。花因红幔得救,他也在花精们那里获得类似“护花使者”的好评,最后羽化登仙。

女孩子们也想得到这样的眷顾,或许不是崔元徽那种羽化登仙,而是青春美丽,是遇到如意郎君,就像《绮罗香》中最后所说那样——“绾胸带空系宜男,惜郎归也未?”

拜花神

古代中国人过节离不开祭祀,大节小节都要洒扫庭除,祭祀对应的神仙。花朝节也不例外,自然要去庙里恭恭敬敬地祭拜这一天的主神——花神。

所谓花神,就是主管百花的神灵。最早的花神叫女夷。

等到东汉白马驮来佛经,也给花神殿的香火前驮来新的偶像——如来和迦叶菩萨。看到佛家有了花神代表,道家也递交了候选人,这个人叫花姑,信奉上清派开山祖师魏夫人而位列仙班。又因为平时喜欢种花,就变身花神,司百花生长。

花神有一种划分,是按照月份。管理百花看似只不过是浇浇水、施施肥的小事,但要想到这花四季各不相同——春有桃李夏有莲,秋日菊花冬日梅,哪个都得精心打理才行,因此比附着十二个月,设置了十二花神。

十二花神,因为是管理花花草草的细致活,所以最早上岗的都是女性,而新一届花神,不再是各路神仙,而是历史上能够代表某一种花的真实人物。如一月梅花的花神,是玄宗宠爱的梅妃,玄宗曾为其立梅亭、种梅林。后来梅妃因为玄宗移情于杨玉环,感慨天宝末年朝纲不振,曾作诗怨刺,被打入冷宫。安史之乱时,她拒绝投降叛军,跳井悲壮身亡。百姓因爱其品格,将她推选为梅妃。

看来,花神这个职位在选拔上,秉承的原则是“我有花,你有故事吗?”于是很多和花有不解之缘的历史文化名人,纷纷而来,花神也有了男版、女版、混合版等多种版本。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3)

愿一切速得成就。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4)

浴佛节

四月八日

佛教的节日

浴佛的起始

佛教里,有几个与佛祖密切相关的节日:二月初八出家日、二月十五涅槃日、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成道日。其中,佛诞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

传说,印度一个小国的国王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孕有一个孩童,在孕满十月之际,摩耶夫人出游,正在无忧树下时,一个婴儿从右胁下诞生,这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亦即日后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祖一出生就彰显不凡,前行七步,步步生莲,右手指天、左手指地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四方神灵闻之而动,天女散花奏乐,九龙吐水为其沐浴——这便是浴佛的来源。

佛教传入中国后,后世中土的佛教徒,特地选择在佛祖的降诞日,以华丽的金身佛像代表佛祖,并以香汤为其沐浴,以表追述圣事之意,造就了四月八日这一浴佛节。

乱世寻寄托

南北朝可以算是中国史上最动荡的朝代之一了。这样的乱世,却是佛教的乐土。前路坎坷,为求得心中短暂的安宁,无论皇族还是平民,皆不由自主地倾心于佛教。各种大型的佛事活动,以朝廷为依靠兴办起来。梁武帝萧衍就多次亲身举办布施僧俗的无遮大会,据说观者可以百万计。

有如此浓厚的崇佛氛围,佛诞日当然极受重视。“浴佛”随即成为南北共同的大节庆。与汉末相比,此时的浴佛仪式明显被寄予了更多内涵,高僧大德们开始宣称,善男信女们可以借此“得福无量”。对于一辈子都没有几年太平时节的百姓来说,积累福荫并在未来获得善果,几乎是他们对抗命运的唯一力所能及之事。

颇有意思的是,后赵政权的建立者、在晋末杀戮无数的武人帝王石勒,甚至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寄养于佛寺之中。每到四月初八,石勒就会亲自驾临寺庙,举行浴佛仪式,为后辈们祈福。

可以说,正是这种自上至下、无处不有的不安全感,让宣扬因果报应的佛教胜出了。人们在祈求福报的同时,也更愿意将浴佛节这天,变得多姿多彩,方不负这乱世中安宁的一刻。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5)

我可是“上天”赐予的节日。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6)

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

降天书

因一场闹剧而诞生

那是宋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真宗赵恒要求朝中名宿张齐贤,向天下宫观寺庙传达一封“天书”—— 天神降的天书。明眼人都知道,“天书”不是真的天书。

说起来,赵恒为此已筹划了很久。景德四年,大臣王钦若暗示赵恒,为宋辽带来和平的“澶渊之盟”,本质上是场城下之盟,您作为军事失利的皇帝,这事儿大概会被后世当做耻辱的。赵恒忙问对策,巧舌如簧的王钦若,早把住了赵家人软弱的脉搏,他建议赵恒兴兵雪耻,却也料到赵恒无胆再起战端。赵恒果然求问“雪耻” 的旁策。王钦若提出:辽人好事鬼神,对上天的预示总是很敏感,他建议赵恒“找点儿”降祥瑞的事,并封禅泰山,以示上天庇佑,让辽人自重。

这建议很对赵恒的胃口。不过,古来封禅泰山者,皆因文治武功,天下祥瑞频现,再以封禅昭告天下,标榜功业。宋真宗虽不算一个坏皇帝,但哪有什么夸耀后世的成就。好在统治者都清楚“祥瑞”是怎么回事——中国地大物博,出点稀奇事不稀奇。果然,祥瑞来了:次年正月初五,当京城百官还在休正旦长假时,赵恒紧急召开朝会,并神秘兮兮地说:前两天刚梦见神人要给自己“降天书”,一大早皇宫里就出现了黄帛天书!然后命大臣当众宣读:“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群臣心领神会,齐声称贺。当晚,赵恒在宫内大宴群臣,随后派人祭告祖宗天地,并下诏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官员升职加俸,百姓也得到赏赐。

不过,这事情办得真是仓促了点,从天书的内容到降天书的地点,乃至发现天书的人,都“浑身是破绽”。更重要的一点——全国都没有“祥瑞”出现,偏偏在不当不正的正月初五,独独给皇帝赵恒显现了?

幸亏大宋的官僚很能理解皇帝的苦心,好像地方小神也听从了中央神灵的指示,全国上下的献祥瑞活动随之此起彼伏。眼看形势一片大好,赵恒开始精心准备他的封禅典礼。此时,他需要最高级的祥瑞——天书再次降临。这次,赵恒提前造势:先是山东百姓赶到东京禀报祥瑞,并恳请赵恒封禅泰山。这边父老乡亲刚走,那边宫里就又降下一份天书,真让人感觉“天意难违”。赵恒派王钦若前往泰山,说是看看是否必须封禅。王钦若刚到山东,就接到了基层百姓的报告,天书降临到泰山上了!

他宣布——将泰山降下天书的“六月六”,定为节日,并为其取名曰“天贶节”。这可是国家级的纪念日,全国设祭敬天,公务员放假一日。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7)

那些灵魂,总要有人安抚。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8)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祭祖度孤总关情

照葫芦画瓢的节日

会昌年间,唐武宗下令灭佛。期间,僧团组织遭遇严厉清洗,寺院财产被抄没充公。众多佛像被熔化后,制造成新的农具和钱币。所有不满四十岁的僧人,被遣散还俗。既如此,那佛教的节日也是不能过的了,而有一个节日——盂兰盆节,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下来。

唐代的七月十五日,佛寺与道观各有法会,主旨内涵均为彰显孝道,两者并不排斥。道教将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为天官、地官和水官的诞辰日,称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道教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此每逢“三元节”,道观都会举行祈福法会。其中,七月十五中元节,以地官赦罪、超度亡亲为主题。这便形成了《荆楚岁时记》中宗懔描绘的景象——“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

佛教的盂兰盆节,与道教的中元节,一个气氛热烈,一个肃穆,在唐代同日并行,融合一道殊为奇特的节日景观。当然,也令信众不知该如何跟随。大约在唐代末期,中元节正式成为节日名称取代盂兰盆节,从此固定下来。当中原委,或是与中元节一名更具传统文化内涵有关。唐朝韩鄂编撰的《岁华纪丽》中说道:“孟秋之望,中气之辰。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将中元置于盂兰盆之前,无疑反映了当时两节之中中元节的优势地位。

安抚孤魂

如果说唐之前的盂兰盆节,旨在以供佛斋僧的方式,以表孝思。那么宋代之后的中元节,则逐步演变为侧重超度亡魂的民间亡灵节。宋代道风炽盛,朝廷屡屡封神,社会上鬼神信仰肆意弥漫。因此,与鬼相关的中元祭祀活动,在这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放河灯是其中的一种习俗,即以点燃的灯盏放于河中,任其漂去,是宋代形成的中元节民俗。起初,是一种宗教仪式,意为“照冥”,即为水中亡魂指引路途。因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到了明清时期,放河灯已常见于各类笔记小说之中。文人笔下的中元之夜,人们泛舟湖上,欣赏月色,亦可欣赏到水上点点河灯,这使原本伤感凄厉的宗教仪式,变得温馨欢快起来。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非正常死亡的人因怨气太重,往往会变作厉鬼为害人间。人们相信,不安分的厉鬼,能招致灾祸与疫病。因此,定期对厉鬼进行安抚,令其饱食,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人间的太平祥和。这种安抚,就是佛教与道教的普渡仪式,而放河灯,正是为了普渡水中的厉鬼。

无论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还是盂兰盆节,最终都已从宗教节日,变成民间节日。在这天,人们带着慷慨与温情,缅怀先祖,也超度孤魂,还慰藉自己。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19)

那个,原来我是秦朝的新年来着。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20)

寒衣节

十月初一

为已故亲人添衣

秦朝新年

秦统一之前有三大历法:夏历、殷历和周历,据传分别为夏、商、周 三代使用。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不同。夏历以今农历正月为岁首;商汤灭夏后,提前一个月过新年,以十二月为岁首;武王伐纣后,又提前一个月过新年,以十一月为岁首。

而秦王扫六合后,为表示国家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也“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从此,十月初一就成为了大秦帝国普天同庆的新年。

新年悲剧

秦始皇还在世的一个十月初一,发生了一场悲剧,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她怕天冷丈夫受寒,从家出发赶了一个多月的路,专程来给夫君送过冬的寒衣,却未曾想寻得的竟是他的死讯。

丈夫也思乡心切,想要逃跑未果,结果被监工发觉,立毙杖下,尸骨都填到长城里去了。孟姜来晚了一步,无比悲愤的她,只能抱着无人可穿的寒衣,坐在长城脚下痛哭。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感动了无数人。到了宋朝,人们正式把十月初一——秦朝的新年定为“寒衣节”,以纪念暴秦统治下无数的破碎家庭和人生悲剧。对于那个看似无比强盛的时代来说,“寒衣节”是一个时隔千年仍无法抹去的灰色注脚。

推己及鬼

中国人自古有“事死如事生” 的观念,即认为人死后鬼魂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和生前一样既能享受富贵,也有可能罹受饥寒。尤其是佛教东传后,人们在佛经中看到了描述得活灵活现的“八寒地狱”的惨状。于是,人们在寒衣节不仅要为在世的亲人添衣,也想到了已经故去的亲人和祖先。

如何添衣?添什么样的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做法,甚至这个仪式是有简化的倾向的。但无论如何简化,烧寒衣的习俗都从未彻底消失,以至于寒衣节发展成了与清明、中元并立的三大“鬼节”之一。其实,亡人能否收到不得而知,但这个节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醒活着的人们,要永远对祖先心存一份敬意,对亲人怀有一份温情。政府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把烧寒衣视为一种孝行,从政策层面给予了支持。

在一些城市里,烧寒衣一般选择在十字路口旁,先用粉笔先在地上画一个圈,朝着家乡祖坟的方向留一个口子,然后把寒衣、包袱等堆在圈内焚烧,以保证将寒衣准确送达先人手中。再周到一点的,还会挑出一些散碎纸钱到圈外烧,顺便救助那些过路的、无人祭奠的孤魂游鬼。行善的同时,也是避免他们去抢夺自家先人的金钱衣物。

《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每年为亡者“寄”几件寒衣,正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爱与亲情的教育。

也许对于今天的你来说,有些节日可能已经很陌生了。这些节日早已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寻到踪迹。但是,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们值得被我们记得。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21)

封面故事

曾经风行一时的人日节,有剪刻人形剪纸——人胜的风俗。如今人日节虽已淡出,但剪纸艺术却代代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代表。封面为剪纸艺术家吕胜中的作品《大平安》。

供图/吕胜中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22)

本期目录

《中华遗产》2020年2月

特别策划

「最中国的节日(下)」

微信编辑:Lynne

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不为人知的节日?

- END -

编辑 / Jackie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23)

畅读《中华遗产》

2020年2月刊

最中国的节日

国际野生动物纪念日(即将消失的何止濒危动物)(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