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
严歌苓
严歌苓,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57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自小生活在书香世家。祖父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厦门大学教书,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严歌苓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等。她的作品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语》、《陆犯焉识》、《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钗》《人寰》、《白蛇》等。2016年1月22日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2018年3月,凭借电影《芳华》,入围第23届华鼎奖最佳编剧奖。
对我这样一个严歌苓老师的默默无闻的小粉丝来说,严歌苓老师的存在就像霍金一般,她作品的深度厚度,独到的见解和对那个特殊时代的描绘,让我不相信这是一个真切的这个时代存在着的人,她像一颗巨星,通过文学引导着很多人看透那个那个不幸时代下的故事;
现在在文学中有不解的问题还有机会与严老师进行沟通,让人觉得是这么的不真实和幸福;能够理解谢尔顿在《生活大爆炸》里每次得到霍金的回复后昏倒的情节,仿佛也不那么搞笑了。
2018年4月27日,严老师空降中国传媒大学的广告博物馆,从各个地方赶来的粉丝将这里包围,没有票进入场馆内的粉丝仿佛内心变得更加的激动,从开始到结束都舍不得离开。这次的论坛主要是根据《芳华》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但是穗子基本贯穿了严歌苓老师的全部作品,所以感情存在共通。
下面将这场论坛中主持人和严老师的对话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解答你对于《芳华》和严老师其他作品中的一些疑问,看看作品外的穗子是怎么看待作品中的穗子的。
01
问答
问:《芳华》热映后,是否会关注《芳华》的评论?
严老师:看了芳华的评论,不知道有的网友怎么找到了自己的邮箱,写的东西非常好。以前激活过自己的微博,但是因为自己面子薄,看到微博上有骂人的人就不敢去对垒了,现在打算把微博再弄一下。@严歌苓
因为我的读者中有很多大学生和高中生,他们心地单纯,看东西没有受到社会杂音的影响,更接近小说的直观阅读,所以更喜欢我的书,这是让我很高兴和意外的;在我现在这个阶段,得不得奖已经显得很无所谓了,反而是17-18岁孩子的信让我觉得是最好的奖励。
02
问答
问:《芳华》中的穗子被不断的写,却写得更好,不断的跃升,请您给我们谈谈?
严老师:我觉得一个故事,同样的角色就像文工团这些人物,每十年写一次,当你人生阅历更多,读了更多的书,走了更远的路,你更成熟了,对自己更坦然了,写的体会是不一样的;
比如十年过后你再来写自己曾经伤害的人,你曾经使过的绊子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的时,因为随着自己的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人会越来越诚实,他不会再惧怕别人对自己的反省和悔罪而造成的别人对他的仇恨和鄙视,所以就不怕了,更坦然了,就像卢梭的《忏悔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方式,让他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成熟度,或者在很老的时候再来写会很有意思。
我以前觉得《芳华》后不会写穗子了,但是马上就会想到不对,还是有可写的,像是穗子碰到父母离异,碰到爸爸结婚,穗子初为人妻等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有的可写。穗子整个成长到成熟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很痛苦和很失望的。
但是每次失望都让人接受更多的人性的弱点,每多接受一点就是更成熟一点,所以成熟是失望带来的。成熟也是更全面的接受,所以现在说这个人不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这都是没有全面的接受一个人。我现在会接受谁就是谁。
03
问答
问:您书中的一些角色,比如通过刘峰想要来反应青春的一些什么呢?像他表达爱情不被接受被处分,像他晚年的贫穷?
严老师:从很抽象的细则和人类行为秘密角度上来说像刘峰这样无私的人最最辛苦却穷一生,潜意识里是有求死欲望的,这样求死欲望会让他出乎意料;现实中何小曼这样的人也是有的,像他们这种对自己的狠,对自己的无底线的牺牲,也正是他们两个这样的特点才让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达到大成。
有一段时间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对人类心理学、人类学、各种心理学行为学很感兴趣,对治疗心理学的药物发明也很感兴趣;因为我爷爷在40岁时自杀了,由于他有很高贵的病,叫躁狂抑郁症,有很多大天才得过,沃尔夫、海明威、梵高大艺术家,他们都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病使他们走向了极致,我爷爷在很多天没有办法睡觉下,走上了极端。这些都让我对于人类行为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04
问答
问:怎么写出像何小曼这样一个让人入心入骨的形象的?
严老师:对于何小曼,集体对她是非常残酷的,但是她也有让人非常讨厌的地方,比如她像是那个时代隆胸的尝试者,但那个时代的女士恨不能含胸走路;以前不忍心写进去,现在也可以写了,还可以写出她可爱的一面。但是她不可爱的习惯是有根源的,因为家里的环境,继母的对待等,在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现在能够理解,但是那个时代对她确实残忍的。
我觉得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是一个最不动理论的人,为人物选择一种方式,想做严歌苓就做,想做萧穗子就做,想做谁就做,可以钻到人物的内心去,打开了过去写作地方中的忌讳。
过去老师会说传统的经典写作中要注意人物视角转换,不然读者会被带到坑里去了,不明白变得糊涂。以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说好的作品是能将一个视角从主观视角转到对话的对面去,如何切换到对面人物上是非常重要,像是转到神的视角,全方位视角,这种切换非常新颖;
但是我在芳华中扔掉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非常任性的写法,看起来自由,其实结合了民间的转法,最后发现这是小穗子在讲故事,是剧中人在叙述故事,老师讲的扔掉,却来了一次既主观又客观的写法。
05
问答
问:您觉得您和穗子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严老师:穗子从始至终贯穿我的小说,只是一个形而上的严歌苓,是严歌苓从童年、少年到成年,从恋爱、失恋到被批判的经历的提纯,是我的真实的青春经历的缩影。
06
问答
问:您与《芳华》之源?
严老师:小刚导演对于文工团那个时期很有感情,所以就有人建议让我来写。所以《芳华》首先是在文学上获得一次诞生,然后再把这个生命嫁给电影。我也是经过三四年的思考和酝酿,才决定下来从哪儿落笔。
我选择的这两个人物,是两个极端,一个是被人拥护的英雄人物。一个是不受待见的、小耗子似的人。其实在任何有人的地方,集体中都有另类,大家都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在他身上。我想在《芳华》里探讨一个问题——迫害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可以找到安全感。
严歌苓:不见得不幸的时代会使得所有人都不幸,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幸福可以通过特别异样的方式来获得。
07
问答
问:电影创作过程中的有什么故事吗?以及小说转移到电影中被删减掉的片段您有什么想法?
严老师:小说的最后是结束在刘峰的追悼会,但是电影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年演员所以也只能戛然而止。导演那个时候还看了女演员们母亲的照片,但是遗憾的是有些女演员像爸爸。
08
问答
白茶提问:严歌苓老师如何看当下中国人的状态,如何看待老百姓这个时代?
严老师:很缺乏文学性,文学不要这么焦虑,心要沉静,没有沉静的生活和心理生活就没有文学,因为你不会品味,你每天听到和看到的其实是品味,像是季节变化等;没有品味就没有诗意。像在西藏的时候看到的美景让人诗意盎然,看到蓝蓝的天空,同行的伙伴忍不住发出“蓝蓝的天上一丝不挂”的感慨,但是现在没有人静下心来探索文学,生活太快了,太燥动了。感觉自己在这样的生活中就是想要赶快离开,不然感觉要被毁了。
主持人:期待严老师带来新的小穗子的故事。
我也期待萧穗子的新的故事,也期待在新的时代,严歌苓老师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