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孙一恒

农村环境问题治理论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复杂性兼备的工作,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这项工作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牵头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均取得阶段成效,全国绝大多数乡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成绩之后,还有困难。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必须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作风、“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勇气、“不达全胜不收兵”的志气,持续抓紧抓实,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充分认识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面貌,让农村变得美丽,是学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对农村“脏乱差”问题反映强烈,农民迫切期望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也希望农村山清水秀、乡愁怡人。所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符合人民期望,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重要的“民心工程”。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提是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让农村干净整洁,农民安居乐业。

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加强投入,探索实践路径,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从明显改善到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最终实现“强、美、富”的目标。此外,从这次疫情防控的实践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广大农村为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基础支撑,不仅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也关系到健康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事关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

二、准确把握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剩下的都是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认真谋划,统筹解决。

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指出,“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空间区域上,比如东部与西部、北方和南方、一二类县和三类县、城市近郊和偏远乡村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上,比如设备有人建没人维护、垃圾有地存没地处理、粪污垃圾处理转化率低等情况。

二是资金投入缺口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巨大的民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尽管目前中央财政年投入上百亿,缺口依然很大。特别是受到疫情冲击,国际经济将保持较长时间的低迷,也对国内经济造成持续影响,中央财政能够用于“三农”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很难出现大的增长,部分领域还有可能下降。同时地方政府受到债务增高、土地出让金下降和外向企业经营困难等影响,财政也一样吃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优先倾向于解决“吃饭”问题或者是建设回报率高的项目,部分地区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钱袋子”可能会越来越瘪。

三是工作机制不顺畅。中央机构改革以来,确立了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各地也据此确立了相应机制,大多数运行顺畅。但在一些地区,一定程度上存在部门推诿扯皮、分管领导和稀泥的情况。仍有个别地方尚未按照中央确定的分工机制理顺本地工作机制。

四是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还有一些地区缺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习惯“一锤子买卖”,发动农民群众不够,“厕所改了不能用”“垃圾堆起没人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头痛医脚”,从长期看,破坏了本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伤害了农民群众感情。个别同志认为,三年行动即将收官,下一步重点可以放在其他方面了,不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五是技术和人才支撑不足。在技术路线上,农村改厕缺少高寒干旱地区的厕具及粪污处理技术;垃圾治理缺少针对农村特点的回收利用和转化技术;污水整治缺少高效低成本处理技术。在科技研发上,起步慢、积累少,缺少顶尖团队对关键技术的攻关,“政产学研”缺乏有效联动,亟需整装化、模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在能力保障上,缺少专业人才,从业人员大多为兼业或者转行;缺少龙头企业,企业小而散,产品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

三、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建议

建议重点在五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系列批示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要求,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在解决农村粪污、垃圾、污水等问题的同时,将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融合、文化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环境改善-产业升级-价值提升-融合发展”的农村新业态。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推动设立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资金,重点突破农村污水治理等相对薄弱的环节;不断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引导地方在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前提下增加投入。研究推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新基建”项目组织实施,例如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建设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污水治理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农村智慧水网。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利用“大检查”和暗访等手段引导地方政府资金流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难点区域,大力推动扩大地方专项债、土地出让金等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支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PPP模式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相关企业争取优惠政策;会同慈善机构引导社会和企业通过捐资捐赠、回报家乡等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表扬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和个人。

三是强化规划引导。浙江开展“千万工程”的经验充分证明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重要性。今年是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建议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央层面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作为推动部门和地方落实工作的依据。结合“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规划,着重补齐科研、市场、国际合作等短板;通过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地方在部门协同、政企分工、设备管护等方面上做出具体安排。指导地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发展、规范发展、长远发展。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补齐技术短板,积极与科技部门沟通,将农村人居环境领域重点关键技术列入科研专项支持,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力量,推动生态、材料、数字技术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强国际交流,和联合国儿基会、盖茨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绿色整装技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的推广应用,围绕粪便、垃圾、污水探索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发可复制能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模块化技术。实施数字化改造,通过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准确把握农村人居环境基本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决策,科学高效解决问题。

五是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机制,保障农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各项权益,制定鼓励措施,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加强宣传引导,利用自媒体“自发传播”特性,打造一些宣传农村美丽风土人情的“爆款”,提升农民群众参与度、责任感和荣誉感。曝光负面案例,开展“你拍我曝光”活动,促进问题整改,激发农民主动性,提高地方政府紧迫感,一举两得。加强教育带动,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教育,利用“小手拉大手”的效应促进农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