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大学之道怎么背(第三集何谓大学之道)(1)

第三集 何谓大学之道

修身立德,事业有成,家国天下,尽在其中。大家好,我们一起来品读《大学》智慧:

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大学》原文的学习,我们先从经部开始讲解,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解释起来很简单,理解起来,内涵却是极其丰富的,要完全参透《大学》开篇这句话,我们需要有耐心的系统学习。

我先来翻译一下: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当然,这种解释,也只是其中的一种版本,我们姑且以这个为准,后面我们会相应的展开分析。

《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大学修习的总纲领是:明明德,亲民,以及止于至善。我们在详细搞清楚三纲的内涵之前,必须先弄明白何谓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怎么背(第三集何谓大学之道)(2)

朱熹

朱熹认为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即成年人的学习。它是相对于小子之学,也就是未成年人的学习而言的。在古代,小孩子到了8岁,就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前面三个培养孩子的行为语言习惯;后面三个培养孩子基本的生存与生活技能,以及文艺素养。

我重点讲一下前面三个:洒扫,很好理解,就是打扫卫生,培养勤劳的习惯。应对,培养怎么讲话对答,言语妥当;所谓进退,就是举止得体。这些在古代,都是8-15岁时,要着重培养的,而我们现代人在这方面的素养就相对缺失了:试问,我们有几个人早晨来单位上班,主动打扫卫生,下午下班,再整理检查一下工作区域?面对父母家人、朋友同事、客户领导、合作伙伴,我们的沟通是否妥当?招待贵宾、参加宴会、迎接视察等,我们的举止是否得体?诸如此类,我们都需要做自我的反思。现代人在洒扫、应对、进退,这些居家、职场、社交方面的礼仪,又有几个人做得合乎身份角色呢?

大学之道怎么背(第三集何谓大学之道)(3)

小学7年,到15岁入大学,学的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也就是修习《大学》里的三纲八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的来说,大学所教,无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自我修养;一个是理想抱负;一个是经世济民。通过大学的学习,使人走向”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指的是做好自己,外王指的是影响他人。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真正的影响他人。

由上可知,朱熹是从年龄入手,划分为小子之学和大人之学,他把大学理解为成年人的学习。对于这种分类,后世很多学者表示反对。因为在古汉语里面,大人的意思不是指成年人,而是特指两种人:一种是有其位者,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领导干部;一种是有其德者,也就是道德榜样、模范标兵;古人认为,有其位,必须有其德,地位越高的人,德行必须越好,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换句话说,在企业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必须和他所处的职位相配合。假如一个人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只适合做经理,可是他却位居总监之位,这会给他带来三大方面的影响:一、因能力不行,工作压力会非常大,甚至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二、身处高位,可是能力却跟不上,所做的决策就有可能出现重大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职位越高,对企业的损害越大。三、因能力素质不合格,导致难以服众,下面的人很难心悦诚服的听从他的管理和指挥。所以说,职位越高,责任越大;责任越大,要求的综合素质就越高。

按照上面的理解,大学之道,应该是教我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怎样修养德行;一个是如何事业有成。修养德行可以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入手;事业有成,可以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这样一分析,这里理解的大学之道,和朱熹的大人之学(即成年人的学习),所学习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教人怎样走向“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之道怎么背(第三集何谓大学之道)(4)

王阳明

阳明先生认为,所谓的大学之道,就是学作大人之学。这个大人之学,指的就是通过三纲八目的修炼,达到“内圣外王”之道,也就通过学习和修养,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大写的“人”。大学之道,就是成就自我之道,或者说得俗一点,就是成功之道。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学》是中国古代最早、最系统的成功学著作。不过我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古人认为的成功,是建立在德行修养之上的事业有成,和我们今天仅仅追求功利主义的成功学,有本质的区别。

关于大学之道,我们就讲这么多。这一集,我们的学习讨论是:现代的大学和古代的大学有什么不同?

下一集我们将分享《大学》的第一纲领:明明德。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此,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大家可以将讨论的问题在评论区进行互动留言。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